漠洲的池塘挖的風生水起,韓叔魚帶領官兵和漠洲百姓,一口氣沿著漠河挖了數百個大池塘。
按照玉韶華繪制的圖紙,打夯機制造了十多臺,挖塘的挖塘,夯實地基的喊著號子打夯,其他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往池塘里堆雪或者挖缺引流,一片熱火朝天。
他派往南方購置的蓮藕種芽也都到位了,一水兒的藕頭飽滿、項芽完整色澤光亮的母藕或充分成熟的子藕,堆積成山。漠洲百姓早就聽說是霽月公子建議的種植,一個個心服口服,全部干勁十足,一個月不到的功夫,所有的池塘挖好,夯好,填土,埋藕芽等等都完成了。然后把一些雪化水,慢慢地都引流到池塘里。
五月底前全部種植完畢。
另外玉韶華建議池塘只見的空地免費包給百姓養雞,雞仔先由官府,約定成雞七成上交,第二輪雞仔成雞,一半上交。韓叔魚激動不已,幾十個雞場一批就要養兩萬多只雞,成雞就要上交一萬五千多只,一年怎么地也要兩批吧,三萬只雞,官府收成真的不錯,這還只是副業。
在養雞場第一批小雞仔也到位的時候,小麥已經顆粒半飽滿了。
玉韶華想到了當初在封邑一起大比的沈春方,春天到了,他的地也不知道開墾的如何了。
沈春方的家在北疆的東部,叫做烏蘇里,附近一條大河也就順勢喚作烏蘇里河,離漠洲城不近,騎馬也要四五天的腳程。
玉韶華去見了韓叔魚,要了一張官府開墾荒地許可書,韓叔魚立即給辦理了,反正北疆人少地多,能開墾荒地簡直求之不得,韓叔魚又感恩玉韶華的支持,后面說不定還要時時地求這她,這大腿必須抱住,所以荒地開墾書上干脆直接寫玉韶華開墾多少地,都歸玉韶華所有,稅賦免五年。
玉韶華大喜!
她為韓叔魚獻計獻策,韓叔魚也給她的開荒一路綠燈!
只要付出就有回報!
玉韶華和子嬰、江南商議后,本想留下江南守家,江南不肯,說哪有侍衛不守護自己主子而在家里睡大覺的?子嬰更加不肯,他說“你講過以后都要我守在身邊的,怎么能自己走了”?頭疼之余,大門一鎖,三人一起走。
江南依然是幫助駕車,子嬰騎馬在旁邊隨著,美其名曰,護花在旁!
天不冷,子嬰要求玉韶華在車上給他繼續講神猴記和三十六計。
三人在路上一邊聊天講故事一邊討論北疆的形勢和接下去的大計。玉韶華則重點觀察北疆沿路的地形地貌,風土人情,心里勾畫著藍圖。
五天后,三人到了沈春方的家鄉烏蘇里城。本來覺得前些日子見到的已經算是荒涼了,如今到了烏蘇里才知道什么是荒涼和貧窮。沿路根本沒有什么像樣的村莊,偶見良地莊稼,呈現一片片綠油油盛景,但是更多的地方是水洼和沼澤地,千里無人煙。
他們走了好久終于才看見一座城池,城墻青磚有些斑駁,高大的城墻門上篆書“烏蘇里”三個大字,兵卒城墻上五步一崗地站著,手執長戈,身披戰甲。
城墻不知道是何年何月建筑,墻面有些破舊,有一些斑斑駁駁的腐朽,但是城門倒也高大堅實,守城的士兵戰甲有些破舊,神態有些懶洋洋。
幾人進了城,城里街上沒有什么像樣的店鋪,街面倒是干凈,擺攤設點的偶爾是幾個蹲在路邊拿著秤桿的農民,腳邊放著幾把青菜或者幾個蘿卜。街邊偶爾幾個賣點心的百姓,張張臉被風吹的裂開,眼神昏暗,看見玉韶華他們慢慢地走過,可憐巴巴的望著他們。
他們慢慢地走著,查看客棧,剛剛走到一家叫做烏蘇人家的客棧門口,就看見一個中年人極端熱情地走出來,懇求一般地對他們說“客官,住我們家吧,我們家雖然不算是最好的,但是也非常干凈,我們絕對不會坑蒙你們,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