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S1000的誕生讓陳念都吃了一驚,本來按照他的計劃,他還以為這玩意兒至少還得三個月才能面世的。
但沒想到,11所那邊速度那么快。
——
不過想想也是,11所也是電子領域的老牌研究所了,從星火成立以來,各個研究所基本上都分到了大大小小的項目,就算不是核心,也能分一口湯吃。
但11所因為本身所處的領域相對專業化,壁壘也高,直到現在也沒什么大的進展。
現在好不容易來了個YLS1000的項目,他們還能不嗷嗷叫著往前沖?
所以,在計劃時間之內搞出成果來,也不算太稀奇的事情。
不過,根據他們的反饋內容,實際上陳念也知道,這臺YLS1000還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完全形態。
它驗證的主要是熱管理、光束質量管理和穩定性管理方面的技術,至于高功率光纖泵浦源本身,是沒有太多的跨越式突破的。
而光學元件這方面,則更是乏善可陳。
包括增益介質和輸出鏡,都是直接向卡爾蔡司按標準采購的成品,以國內現在的技術,哪怕因為受光刻機項目影響,光學元件方面已經有相當大的進展,但要達到YLS1000本身的要求,還是不夠的。
所以,這臺激光器的參數也并沒有“那么好”。
也僅僅是最大功率達到8萬千瓦,超過當前最先進的商用大功率激光器一倍而已。
當然,YLS1000本身是一臺技術驗證型激光器,它的作用并非是要去追求極致的參數,而是探索光纖激光器所涉及的一系列技術,最終走向激光技術的全面爆發。
所以,對這樣的結果,陳念也沒有什么不滿意的了。
不過,比他更滿意的,是國內一系列對激光設備有需求的廠商。
這個消息擴散之后,整個華夏的機加工行業都直接炸鍋了。
而其中,反應最強烈的,就是各個汽車制造商。
要知道,汽車制造業對激光焊接技術的需求本身就是極為旺盛的,包括車架、車門、座椅等等各種零部件,都需要使用激光焊接技術。
但現在,由于國內設備在焊接接頭、高功率發生器方面的差距,幾乎所有的大型廠商使用的都還是進口設備,只有極少數設備來自沈陽工控。
這意味著什么?
當一項技術所產生的設備達到50以上的市場占有率時,這項技術所能產生的壟斷效果,就足以影響整個市場的定價。
這種情況下,“一根粉筆一條線”收一萬美元的故事,還真就不少見。
跟此前的通信行業一樣,設備本身的價值并不大,也不能拉動利潤快速增長,后續的備件、服務才是最大的利潤點。
你不要?
不簽服務合同,那設備合同也別簽了。
最夸張的時候,一套Siatic系統的年度license價格甚至能達到與設備價格齊平的水準。
沒有人想花這個冤枉錢,可這份冤枉錢不花,你連賺錢的機會都沒有了。
從1982年合肥的第一個激光焊接實驗室成立開始,整整一代人都在試圖彌補上這個領域的短板,但實際上,直到2020年左右,華夏在激光工業應用領域的技術,仍然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
當然,這樣的歷史很快就會改變。
隨著YLS1000的誕生,這項技術的發展也將迅速進入快車道。
要不了多久,華夏的各個廠商就能擺脫國外廠商的綁架,開始真正用上屬于自己的、便宜又好用的激光設備了。
想到這里,陳念長長舒了一口氣。
這是華夏與美方“休戰”之后進行的第一個非軍工領域的技術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