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它的成敗,將決定后續技術發展路線的走向。
而結果如何.就拭目以待吧。
這是民發辦的工作,而不是自己需要去操心的問題。
現在,自己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快地推動第一壁研發工作,從而趕在線圈部分建設完畢之前,拿出相應的技術文檔來。
手頭的源點還剩下1300點,第一壁的技術總共需要1100點,按照陳念的估算,這個數字至少要降低到800點左右,才能保證后續偏濾器、能量導出裝置的穩定產出。
那么依據經驗來看,新的火絨小組可能要花費兩個月左右的時間來進行研究,產出足夠降低消耗、增加源點的成果。
這并不算容易。
畢竟,材料學領域與等離子體控制領域存在一個天然的差異,那就是前后成果之間的延續性相對較弱。
你不可能因為制造出了金屬氫,就能順理成章地制造出其他更多原理、結構完全不同的常溫超導材料,因為雖然在形態和性質上相似,但兩者的合成路徑,甚至有可能是毫無關聯的。
而具體到第一壁材料本身上,情況也基本相似。
目前,第一壁材料幾個最有潛力的方向包括碳納米纖維、碳纖維復合材料、鈦合金、鐵素體不銹鋼、鎢和硼化硅等等,這些材料所代表的都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壁材料的初級階段。
也就是說,如果僅僅是進行所謂的長時間高功率實驗,使用這些材料就已經足夠了。
但是,如果要實現聚變堆商業化,動輒屬數十年的使用壽命需求,以現在以秒為單位的點火時長根本就是不在一個數量級的。
所以到底哪一個方向,才是最有可能達到商用聚變堆第一壁使用要求的方向?
沒有人知道。
在2010年這個時間點,華夏所使用的第一壁材料為鈹、銅、鋼混合體,其中最里層材料為鈹,主要用于防止第一壁與放射性氚的反應,提高導熱率。
同時,在下一次,采用已經成熟的熱等靜壓技術將鈹和銅合金進行焊接,保證熱傳導效率和抗高溫性能。
最后一層的不銹鋼,則主要起到支撐和散熱的作用。
在這樣的設計下,這類原型件能達到4.7MW的表面熱負荷,相比起同期歐洲的普通熱負荷型壁板,性能提升超過80。
但即便如此,這也不是第一壁的最終解決方案。
哪怕是按照陳念現有的知識,他也知道相比起純鈹,WZrC才是更合適的內襯材料。
畢竟,這玩意兒的高硬度、低膨脹系數性能,是純鈹材料遠遠達不到的
陳念的眉頭緊緊皺起,他一個一個地梳理著自己腦海中已知的那些方向,但最終卻無奈地發現,這些方向每一個看上去都很靠譜,但每一個的前景,卻都還隱藏在黑暗之中。
如果不是有系統加持,人類到底還需要多久,才能找到真正的正確答案?
至少,十年之內是不可能的。
而自己要做的,就是把這“十年”、乃至“數十年”的時間,壓縮到兩個月之內完成.
另一邊,就在陳念開始著手準備啟動第一壁材料的探索的同時,EAST項目組指揮部的辦公室里,李建剛正在與一個特殊的客人,進行著一場特殊的溝通。
“.所以按照伱們的計劃,我們真的已經失去了后續重新獲取更多份額的機會了嗎?”
“你知道,這對我們來說是不公平的。”
“我們擁有著最強的技術底蘊,最多的科研人員,能夠給EAST項目帶來的利益遠遠超過其他國家。”
“但現在,你們卻因為一些莫須有的理由,毫無邏輯地對我們實施技術制裁,這簡直有些不可理喻。”
“當然,我并不是在攻擊你們——事實上,從某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