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能量損失也較低,這對于控制反應堆中的輻射損失和材料損傷有著極大的優勢。
之所以它沒有成為主流研究方向,原因其實只有一個:
這玩意兒在地球上的存量太低,倒是在月球上儲量豐富。
現在的技術環境下,人類維持個近地空間站的運轉都費勁,更別說登月還要實現商業化運輸了。
當然,對華夏來說,這是必然要邁出的一步。
后續無論是使用太空電梯、還是以大規模空中平臺為跳板去做多級發射,都是可行的方案。
可老美??
在沒有常溫超導材料打底的情況下,他們要搞大規模登月,似乎是有點過于癡人說夢了吧。
“你覺得他們能成嗎?”
陳念開口問道。
“不好說,畢竟登月這事情,幾十年前他們就已經做過了,現在無論是航天、電子還是機械領域,技術都有極大幅度的提升,他們想要再復制一次,恐怕也不會太難。”
“唯一的問題就是,登月是一項專有程度極高的技術——或者我們叫特異性技術。”
“特異性技術本身是非常容易失傳的,而當年他們的載人登月全套系統也壓根沒有達到‘量產’的標準。”
“別說現在已經過去了40多年,哪怕就是在上世紀80年代,他們所有的技術人員都還活著的情況下,實際上登月技術都已經到了失傳的邊緣。”
“如果現在他們想再搞一次的話,一句話:沒有作業可抄,從頭再來。”
陳果說完了自己的判斷,對面的陳念也是點頭贊同。
“跟我的想法一樣。”
“用大炮上月球,和用火箭上月球,技術路徑畢竟還是不一樣的。”
“不過話說回來,他們那次登月,成果到底怎么樣?”
“我們相信他們是取得了不錯的成果的。”
陳果模棱兩可地回答道。
“.好吧。”
陳念沒有繼續追問下去,不過他倒是清楚地記得,在自己的前一世,那臺按照老美標準設計的玉兔一號探月車,可是在月球表面上吃過不少虧的。
直到采用了國產技術替代,玉兔二號才算是平穩地走了下去。
至少從這個角度來說,照搬他們的經驗并不合適。
“不管怎么樣,他們決定要自己啟動登月計劃,就意味著我們此前預計的用一部分核聚變技術來換取對方全套航天工業成果的打算已經破產了吧?”
“他們手上就剩那么點籌碼了,還打算要賭到底,也真的是把自己的民族性展現得淋漓盡致了.”
陳果有些好笑地搖了搖頭,回答道:
“也沒那么夸張.按照他們現在的水平,一次登月加返回最多也就是兩年到三年的時間。”
“他們不但不是在賭,反而是相當謹慎了。”
“畢竟,在兩年到三年之內,我們的航天工業不可能達到他們的水平,到時候他們如果失敗了,也還有反悔的余地.”
“沒有了。”
陳念打斷了陳果的話。
“兩年到三年,我們確實不可能實現航天技術的全面超越,但搞出一兩個典型項目來,還是不難的.”
“畢竟,不就是上個月亮嘛倒也沒什么難的.”
送走陳果之后,陳念并沒有立刻離開辦公室,而是順著剛才的話題,立刻開始著手梳理探月計劃所需要的技術。
實際上,他說“上個月亮沒什么難的”還真不是吹牛逼,別說現在有系統這個大殺器在了,就算沒有又怎么樣?
上一世,華夏在2007年首次發射了嫦娥一號探月衛星,隨后在短短的6年時間之內,先后發射了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并且成功實現了第一次月球軟著陸。
那才是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