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晚的木家村,在梅家父子與桂家小子的各種“八卦”中靜寂。
桂二爺爺家,隨著桂春從老宅回來,則是帶來個晴天霹靂。
“爺,奶,娘,我想要娶梅表妹。”桂春將幾位長輩請到一塊,一本正經的說道。
“你這混蛋玩意兒,撞客了?這是什么混賬話?”楊氏顧不得讓公公婆婆先開口,已經怒得不行:“你要娶梅朵?那是你未過門的兄弟媳婦,你怎么敢提?說,是不是她勾搭你,讓你鬼迷心竅?”
青年守寡,兩個兒子都是楊氏的命根子,并不曾偏向哪個。
之前桂春婚事談不成時,楊氏心中也嘀咕過,要是將梅朵訂給大兒子就好了。大兒子木訥老實,在鄉下務農,又是長子要奉養三位老人,家里負擔太重,說親才這樣困難;小兒子伶俐,又在鎮上酒樓學廚,以后有一技之長,并不難說親。可是楊氏也只是心里想想而已,既是之前訂下的,就沒有換人的道理。
自己的兒子是好的,出了這等事,楊氏少不得遷怒道梅朵身上。
真要兄弟兩個搶一個媳婦,兄弟反目,那楊氏能生吃了梅朵。
梅二奶奶不樂意了,呵斥楊氏道:“罵什么罵,什么話都胡咧咧!咱們春兒是什么性子你這當娘的還不曉得?就是梅丫頭,也是你看著長大的。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突然提起這話,春兒你好好說。”后一句,是對桂春說的。
按照桂春的本意,原本要對家里長輩實話實話,可是被桂重陽給否了。如今梅家人上門鬧,正好是一個與二房長輩提及婚事的好契機,桂重陽便催促他快點行事。
相處兩天,桂重陽也看出來,梅朵是個不錯的姑娘,勤快、有眼色,話不多可心里是個有數的。雖然沒有嫁妝,可長相清秀,會繡花,又識字,都是梅朵的長處。
要是真說起來,桂春除了青梅竹馬的情分,也沒有什么配得上梅朵的。可誰讓桂春是堂兄,要娶的是以后的二房長嫂。桂重陽自己年歲還小,娶親總要還有幾年,年輕一代的女眷就要看二房。
梅朵知根知底,又沒有親戚拖累,正是好的長嫂人選。
桂春為難道:“是表姑的意思,讓我回來與爺奶提。梅家今天上門了,怕是惦記了梅表妹的親事。為了以除后患,表姑希望表妹早日嫁進去。”
幾位老人都沉默了。
梅童生的貪婪是他們都見過的,早在十幾年前,兩家就徹底反目。
桂二爺爺的姑娘桂大姑,之前嫁的就是梅童生家的次子,也就是現在的梅秀才。當年“九丁之難”,梅童生死了長子,到桂家鬧了一場,回去就讓兒子以“無子”為由寫了休書,休了才進門不到一年的桂大姑,隨后半月之內娶了杜家的二閨女,
桂大姑新婚被拋棄,恨死了堂弟桂遠,也遷怒了父母兄弟,回來尋死覓活。桂二奶奶實在沒法子,求了鎮上娘家,將桂大姑嫁回娘家耿家,卻依舊沒有平息桂大姑的怒火。桂大姑不僅自己再也沒有回過娘家,還挑唆著耿家與桂家斷了往來。要不是有這個前情,桂家二房也不會在桂春落水重病后求借無門,只能忍痛允了小兒子出贅。
兒女都是債,當年的事桂大姑固然不懂事,可梅家人也太欺負人。
梅朵從二歲半就來了桂家,養成這么大容易嗎?作甚要便宜了梅家那黑心肝?
桂二奶奶咬牙,好半響說不出話。
楊氏看了看公婆,又看了眼兒子,小聲道:“要不明兒傳話給秋兒,讓他回來一趟。”
桂春聞言,臉色一白。
桂二奶奶瞪了楊氏一眼道:“聽風就是雨,這才提了一個話音,折騰秋兒做什么?”
“小兒子、大孫子,老兩口的命根子”,同樣是孫子,第一個到底不同。桂二奶奶見了桂春的反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