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友。”
書房外,隨著周文淵的聲音響起,宋知書不由將目光看去。
很奇怪的是,周文淵走進來,他竟然沒有任何一絲察覺,無論是氣息還是腳步聲,這就是儒家的力量嗎?
宋知書內心有些好奇,但沒有多想,而是朝著周文淵一拜:“學生見過文淵先生。”
周文淵引導自己踏入儒道第一境,故而他很感激,再加上按照儒家思想來說,周文淵算得上是他老師,入門之師,這份恩情宋知書記在心中。
而聽到宋知書稱呼自己為先生,一瞬間周文淵大喜過望,在他看來宋知書就是有圣人之資,他現在非常害怕被人發現,無論是太昊劍宗還是其他書院院長,一但被發現的話,別的不說,競爭壓力將會極大。
如今這個稱呼,代表著一種特殊態度,如何不讓他歡喜?
“小友客氣,老夫已經忙完瑣事,小友有什么想問的盡管提問,老夫知無不盡。”
周文淵上前笑道,隨后讓宋知書落座下來,很快二人對坐,宋知書也不客氣,他確實有很多疑問。
“學生的確有諸多疑問,還望先生不要覺得意煩。”宋知書開口,周文淵卻笑著搖了搖頭,示意宋知書直接詢問即可,面對周文淵如此慷慨和善,宋知書也就直接出聲了。
“學生第一問,儒家境界之劃分,并且儒家威能在何處?儒家又是如何提升境界?”
這是宋知書第一個疑惑,他大概知道了九個境界,只不過對于九個境界的細節劃分,并不是很懂,甚至包括對這個世界的儒道威力,他也不清楚,如今詢問也是讓自己內心有個大概明了。
仿佛是知道宋知書會詢問這個問題,周文淵早有準備,沒有任何思考出聲。
“儒家境界,分為九境,但實際上前三境為入門之境,花費時間,人人都可踏入,讀書,凝氣,養氣。”
“能從書中明悟道理,收獲學識,這就是讀書境,凝氣則是讀越多的書,行善意之事,便可凝聚儒家正氣,不過這個儒家正氣,不會太多,十分微弱,唯有君子境的儒生才能觀察到。”
“而養氣,則是持續下去,持續的讀書,持續的行善事,那么體內的儒家正氣就不會潰散,否則不讀書,不去行善事,無有作為,凝聚而來的儒家正氣,就會慢慢潰散。”
“所以前三境為入門之境,我等讀書人會認可這三個境界,但世人修士則是從儒家第四境開始,設為第一境,也就是昨日提到的知圣境。”
周文淵認真講解儒家境界,這前三個境界宋知書方才看書的時候也清楚了,屬于入門,但非要說這是一個境界,就有些牽強,完全就是讀書人的基本修行。
就好像修士一般,打坐凝氣運轉筋脈,但體內沒有法力,這就不是練氣修士,而是入門修士罷了。
不算進去合情合理。
停頓一會后,周文淵繼續開口。
“剩下六個境界,則是儒家關鍵,每一個境界都是天翻地覆的差別。”
“知圣境,知行境,君子境,正儒境,大儒境,圣人境。”
“儒家修士第一境,知圣境,知曉圣人道意,不是簡單的理解,而是發自內心,與圣人產生共鳴,才可踏入此境,抵達此境,體內的儒家正氣將會聚而不散,妖魔不可侵,言語之中會帶著一些力量,使人產生共鳴。”
“第二境,知行境,既明悟圣人之道,便要去踐行,而非紙上談兵,踐行的過程當中,產生更多的理解,明悟更多的知識,抵達此境,儒家正氣雄厚,整個人的精神會變得異常強大,所謂精神,就是你們修士所講的元神。”
“第三境,君子境,明悟圣人知道,踐行圣人之路,兩者合一,便為君子,所有的儒家正氣,會凝聚成一柄君子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