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人將今早從田莊上帶回來的,有關番薯的資料分發下去,等他們從頭到尾捋了一遍,知曉了來龍去脈,且也討論上了一刻多鐘,這才發話打斷,開始共商番薯推廣大計。
作為獻上番薯的大功臣,趙宗全第一個問起了李墨蘭,“護國夫人,這番薯是你獻上來的,你可有什么高見?”
聽到趙宗全點名,李墨蘭從女官一列出來,走到殿中,朗聲回道:“陛下,太后娘娘容稟。”
“目前我們攏共只有五畝地的番薯,順利采收的話,所得產量大致是2900斤。種一畝地番薯需要約230斤薯種,我們現在手上的那點子番薯,就算全都拿來做薯種,也就只夠種十二三畝地,想要推廣全國,恐還需再培育些年,萬不可操之過急。”
韓琦贊同道:“護國夫人此言有理,現下薯種不多,卻是不能急于推廣。”
李墨蘭接著提議道:“陛下,太后娘娘,番薯是從安南帶回來的,我們或許可以同安南通商,買些回來。”
本來李墨蘭想說直接將安南打下來的,可想到這是大宋,不是漢唐,就又換了說辭。
李墨蘭這個建議剛一提出,堂中立馬應和聲不斷,不過商量來去,買薯種的事還是沒能商量出具體方案來。
沒辦法,番薯在安南那就是天賜的糧食,國寶一般的存在,是安南朝廷嚴禁出口外傳的東西,想要大批量的購買,那可不是能夠輕易達成小事,沒動點武力,流點血,很難辦到。
而自己培育番薯,這顯然就是最安全的方式,除開慢一點,沒其他毛病。
然朝中心系百姓的人覺得太慢了,要等那么多年,百姓都不知餓死了多少。
于是大清早的,殿中這些往日溫文爾雅的朝臣們因政見不和,吵了起來,還動起了拳腳,亂哄哄一氣,叫李墨蘭大開眼界。
最后,趙宗全和曹太后統一了意見,拍板定下先交給司農寺的人送去皇莊培育,推廣的事押后幾年的方案。
至于組織商隊去安南,像王城一樣帶些番薯回來,增加薯種的數量這事,朝上趙宗全和曹太后都沒應,直等下了朝,這才找來司農寺卿,將事情交給他去做,并叮囑了不要聲張,省得挑起兩國戰火。
綜影視:從知否開始逆轉人生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