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直屬于孫權號令。
其余三十一人馬,都稱得上是邊軍和地方駐軍。
孫權麾下的直屬諸營,也略微進行一定的調整。
五營人馬削減至一營一萬,相當于騰出來給江東水師讓位置了。
孫權任命甘寧、胡綜、徐詳組建三萬舟師,劫掠南洋。
能貿易則貿易,不能則擄掠人口,擴張佃戶、復客、勞役的規模。
魏延駐軍西涼,為孫權訓練一萬精銳騎兵。
太史慈率領一萬射聲營,為孫權訓練四萬番兵,黃忠擔任他的副手。
也就是說,孫權麾下總兵力有四十五萬,這里面包含有四萬番兵。
魏延率領番兵進攻穰城時,讓眾將意識到番兵的厲害。
孫權決定好好培養,以后進行攻堅作戰。
兵馬分駐各地后,緩解了各地勞役運輸糧草、物資的壓力。
接下來百姓能夠好好地休養生息了。
但此舉也有一個大的弊端,那就是戰時,集結兵力非常麻煩。
按照江東現在的版圖,他要集結扶南、敦煌的兵馬,沒有小半年時間可能都不夠。
反觀中原,從幽州調遣兵力到穎川,兩三個月完全足夠了。
這就是北方的優勢所在,道路通暢且漕運發達。
涼州有羌氐,南中有南蠻,交州有百越。
孫權不駐軍的話,遲早亂成一團。
就算他總兵力看起來有四十五萬之巨,仍舊顯得捉襟見肘。
在奪得河西后,孫權治下的將士、官吏和百姓的比例,穩定在二十比一左右。
百姓的負擔,還是很沉重。
三國:我,孫仲謀,奸雄瞞不住了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