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免有點“落后”,無法和曹操的“唯才是舉”抗衡。
此次他找張昭出來,便是為了商定取士之計。
二人巡察一圈后,孫權含笑道:
“張公,如今的建業,頗有一番氣象。”
“街道寬闊而整潔,車水馬龍,行人如織。”
“店鋪鱗次櫛比,各類珍奇貨物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
“就這,還有人進諫遷都長安,他們到底怎么考慮的。”
張昭拱手施禮,正色道:
“長安是秦漢兩京,他們能有這樣的想法,自然是希望主公更進一步。”
孫權走上建業城墻的高臺,俯瞰著城內全貌。
由于建業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拓展,所以外城反而比內城繁榮得多。
一座座宏偉的建筑高聳屹立,頗有大廈之勢。
金色的琉璃,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無不彰顯著王都的威嚴與奢華。
“張公,實不相瞞。我一直認為稱王什么的,還是太早。”
“曹操沒有動靜,我會一直等下去,除非他先忍不住。”
“但取士的問題,不能再拖延下去了,科舉勢在必行。”
孫權將科舉的框架,仔細地道來。
既是提拔士人,又是弘揚經學,張昭實在想不到什么理由拒絕。
孫權口中的科舉,相當于在世家豪門中拔高個。
寒門要想參與競爭,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
三國:我,孫仲謀,奸雄瞞不住了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