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至尊,江淮的三百萬畝屯田,已初步完成。”
陸遜語氣堅定而自信,眼神充滿了自豪和成就感。
他是屯田都尉出身,處理各項工作得心應手。
孫權聽后,不禁露出滿意的笑容,對陸遜道:
“善!伯言不負孤之期望,做得甚好!”
陸遜謙遜地回答道:“此乃臣分內之事,不敢居功。”
孫權笑著擺擺手,道:
“莫要謙虛,孤向來賞罰分明,屯田也是大功。”
陸遜微笑著表示感恩,然后繼續道:
“至尊,此次屯田進展順利,得益于我軍提前規劃、合理布局,并充分利用江淮的河道優勢。”
“同時,我軍還在各地,培育農家肥,提高了農田的產量和質量。”
“此外,臣下還加強了對將士和勞役的管理,對他們進行確切地分。,”
“今年的農時比較倉促,我軍沒來得及準備充足,明年的屯田將會增長兩倍以上。”
孫權鼓勵地拍了拍陸遜的肩膀,稱贊道:
“善,孤相信你明年能做得更好。”
南吳在江淮地區,部署二十多萬雄兵。
如果單純地依靠后方的運輸,哪怕有漕運水運幫扶,也需要征召將近五十萬徭役。
百姓的負擔,尤為沉重。
屯田成功以后,江淮地區的糧食自己生產。
耕種也有士卒幫扶,效率直接提升數倍。
一名壯丁,大概能管理一百畝地。
江東屯田三百萬畝,大概需要三萬的人員進行管理。
不會影響到大軍的作戰,卻能生產出千萬石的糧食。
按照前線將士,一個月消耗八十萬石糧來算。
此次屯田能幫助江東前線的軍隊,堅持一年左右。
“三百萬畝還遠遠不夠,繼續開拓耕種,不要等到明年農時再忙碌。”
“今年就要將廬江郡的良田,都好好地利用起來。”
孫權決定在廬江郡,來一場轟轟烈烈地大開發。
他要讓曹操知道江東長期對峙的決心,一步步侵蝕魏軍的信念。
“至尊,開辟這么多屯田,以后沒有人耕種怎么辦?”孫韶遲疑道。
“等到我軍攻占壽春,廬江郡將變成穩固的后方。”
“我會將廬江百姓,遷徙回原籍。”
“我軍提前為百姓鋪好路,他們回來以后可以直接耕種,豈不妙哉?”
孫權目光長遠,沒有拘泥于眼下。
就算再多幾百萬畝良田,前線的將士也能管理得過來。
只是現在時間不允許罷了,每年的農時都比較固定。
“屬下明白了。”孫韶的神情,變得振奮起來。
自廬江郡成為邊境,大量的百姓向南北遷徙。
偌大的一郡,只剩下皖城、濡須塢、合肥等要塞。
好不容易有一點流民存在,還是藏在大別山里面,成為了匪寇。
廬江郡成為江東的腹地,再次獲得振興。
曾經的郡守孫河泉下有知,也算有所慰藉了。
孫權大張旗鼓地在江淮地區搞屯田,沒有一丁點北伐作戰的意思。
此舉直接將南北拖入國力的對抗,誰堅持不住,誰喪失天下。
曹操為應對南吳的策略,被迫在譙郡開辟大規模的屯田。
譙郡距離壽春比較遠,屬于曹魏的后方。
但兩地之間,可以通過漕運進行連接。
從譙郡運輸糧草物資到壽春,自渦入淮即可。
江東諸將不免有所擔憂,他們都覺得中原的家底更加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