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對峙,很可能對建業不利。
孫權力排眾議,將屯田的策略貫徹到底。
不只是江淮地區,還包括南陽、京兆尹等地。
屯田,最能保障后方的民生。
不管決戰打不打得起來,江東都要進行屯田,緩解后方百姓的壓力。
上到公卿武將,下到士卒百姓,都需要有一口吃的。
只要糧食充沛,人心就會鞏固,窮一點根本沒關系。
孫權施行任何政策的基礎,就是保證治下的所有人都能夠吃飽飯。
只有這樣,百姓才不會因為饑餓而造反。
社會才能穩定,經濟才能發展。
如果連最基本的溫飽問題都無法解決,別說發展絲綢之路了,其他一切都是空談。
所以,孫權從上位開始,就非常重視農業生產和糧食儲備。
屯田,能保障前線的糧食供給,減少徭役。
百姓不服徭役,他們空閑下來會自覺地開荒、耕種。
他們始終相信,勤勞致富。
孫權也沒有讓他們失望,推行多勞多得的政策。
賦稅雖然沉重,但沒有剝奪百姓對美好的向往。
天下一統,便是百姓們的盼頭。
曹操與孫權相比,在江淮屯田方面并沒有明顯的優勢。
失去合肥要塞后,對江淮地區防務的影響實在太大了。
三國:我,孫仲謀,奸雄瞞不住了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