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吳中生對箱子里的物品目瞪口呆時,老道走上前,拍了一下他肩膀說道:“發現了什么東西,讓你這么吃驚。"
"師父你快看,瓷器,一箱瓷器,如果我沒看錯的話,這是明成化雞缸杯。"吳中生聲音顫抖的說道。
老道上前一步,繞過吳中生注目向箱子內打量,果然一堆糟爛的包裹紙中,一只小小的杯子露出真容。杯子直徑約八厘米的撇口臥足,外面用紅、綠、黃等色調繪有斗彩圖案。雖然糟爛的紙片沾在杯身,但也不能遮掩它的艷麗身姿。
明成化斗彩雞缸杯,明代成化年間文物。由于工序繁多、燒造難度大,斗彩雞缸杯成品率極低。
成化斗彩雞缸杯是漢族傳統陶瓷中的藝術珍品,屬于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是在直徑約八厘米的撇口臥足碗外壁上,先用青花細線淡描出紋飾的輪廓線后,上釉入窯經1300度左右的高溫燒成胎體,再用紅、綠、黃等色填滿預留的青花紋飾中二次入窯低溫焙燒。外壁以牡丹湖石和蘭草湖石將畫面分成兩組,一組繪雄雞昂首傲視,一雌雞與一小雞在啄食一蜈蚣,另有兩只小雞玩逐。另一組繪一雄雞引頸啼鳴,一雌雞與三小雞啄食一蜈蚣,畫面形象生動,情趣盎然。
雞缸杯存世極少,價值非凡。最早載有明代成化斗彩雞缸杯價值的明代萬歷《神宗實錄》中寫道:“神宗時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另據明代萬歷沈德符《野獲編》中稱:“成窯酒杯,每對至博銀百金。”其中十萬之值與白銀百金相近,“值錢十萬”應指雞缸杯的價值等于當時流通用的的銅制十萬枚制錢,“十萬”是形容多的虛數。
吳中生小心翼翼的俯下身,在一堆爛紙中拔岀雞缸杯,用手擦抹沾在瓷杯上的爛紙片,有的紙片隨手而落,有的則頑固的附著其上怎么也擦不掉,吳中生從空間里取出水壺,遞給老道說道:“師父,你給我洗水,我清洗一下杯子。"
老道聞言,接過水壺慢慢的倒水,吳中生借著流水慢慢的清洗起來,一壺水倒完,終于瓷杯露出它本來面貌。
吳中生拿在手中對著杯子仔細打量。只見其胎質潔白細膩,薄輕透體,白釉柔和瑩潤,表里如一。杯壁飾圖與型體相配,疏朗而渾然有致。畫面設色有釉下青花及釉上鮮紅、葉綠、水綠、鵝黃、姜黃、黑等彩,運用了填彩、覆彩、染彩、點彩等技法,以青花勾線并平染湖石,以鮮紅覆花朵,水綠覆葉片,鵝黃、姜黃填涂小雞,又以紅彩點雞冠和羽翅,綠彩染坡地。施彩于濃淡之間,素雅、鮮麗兼而有之,收五代畫師黃荃花鳥畫的敷色之妙。整個畫面神采奕奕,盡寫生之趣。
看完整體胎色畫工,綜合瓷器特點,吳中生就以斷定這就是明成化斗彩雞缸杯。
翻過杯底,果然足底邊一周無釉。底心青花雙方欄內楷書“大明成化年制”雙行六字款。
“師父,這是真的成化斗彩雞缸杯。”吳中生小心翼翼地捧著杯子,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他的聲音充滿了興奮和喜悅,仿佛發現了世界上最珍貴的寶物。
“哦?”老道微微一挑眉,露出一絲驚訝。他接過杯子,仔細端詳起來。杯子的釉色鮮艷奪目,圖案精美絕倫,細膩的筆觸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小雞和牡丹,每一個細節都展現出高超的工藝水平。
“這是成化斗彩雞缸杯?”老道的目光中閃過一絲贊賞。他輕輕撫摸著杯子的表面,感受著它的質地和溫度。
望著徒弟肯定的眼神。老道也是暗暗納悶,自己明明沒有教過徒弟瓷器鑒定賞析這一塊啊!他怎么就這么肯定這就是成化雞缸杯。其實也不是老道不教,瓷器這一方面老道也是一知半解,興許是怕誤人子弟吧!所以干脆就沒教,哪知道自己的傻徒弟果然能人所不能,這才出去幾年,連瓷器這一塊也精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