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思路。
把一頭霧水的許家令趕了出去,主打一個用完就丟。
寫下一份草擬的章程后,她興奮得馬不停蹄去御書房找皇帝。
貝恒對她的提議很有興趣,看完章程后,反問道:“太子的意思是,讓六部直招需要的人才?”
貝婧初點頭,解釋道:“比如戶部,最重要的是算學,若要官員精通經(jīng)義,就本末倒置了。”
“禮部則需精通經(jīng)義典籍,另外的倒是其次。”
“凡是能考上童子的,便證明不是傻子,要是這要求實在太低,也能升到秀才。”
“并非說現(xiàn)在的制度就廢了,只是增設一條特招途徑。”
“如此一來,能為我們所用的寒門學子便能大大增多,一個蘿卜一個坑,世族掌權的人自然能少了。”
貝婧初離開后,有一個宮人犯了點小錯,卻沒有受到懲治。
蔣公公便知道陛下現(xiàn)在心情好,每次和太子商議政務后,陛下的心情都會好上幾分。
他能理解,自己選中的繼承人從來不掉鏈子,手段智謀都是一絕,做父親的怎么不驕傲。
就像他看著瓏守越長大越出色一樣,也是欣慰得不行。
陛下只是淡淡地高興,沒有時常炫耀孩子,已經(jīng)是很內斂了。
至于后面那幾個不甚出眾的皇嗣嘛......
陛下也很放寬心的,一代孩子里有一兩個出色的就不錯了。
作為御前大太監(jiān),他對皇上的心思揣摩得還是很準的。
太子除了心軟些,簡直是處處都令陛下滿意的繼承人。他要交代瓏守,一定要好好抱上太子的大腿,最好能做中書令或者雷將軍那樣的心腹。
......
即將到來的春闈被京中所有世家關注著,畢竟每一次,都會有族中子弟借著這個機會取得功名。
但是皇帝和太子明顯扶持寒門,打壓世家的勢頭,卻讓他們開始擔憂。
他們互相商量著,許多人找常氏求助。
常亭懿作為世族這一代最出眾的郎君,迎來送往地見了許多人,同樣的話都說煩了。
在來客面前,他端起禮節(jié)的笑意,略顯輕蔑地安撫他們:“陛下和太子都是約好的扶持寒門,但是寒門連藏書都沒幾本,哪里來的好苗子?”
“無人可用,就算再不愿,還是只能用我們。”
“世族子弟確實矜傲了些,但學識都是實打實的,怕什么?”
對面人被他說服,緊皺的眉頭放松下來。
常亭懿底氣十足地分析:“尤其這次要分去玉州等地的官員甚多,空出的位置,就算入仕的寒門學子都填滿了,也填不了一半。”
“百年來,局勢皆是如此,今年也不會變。”
如此想的,還有那些寒門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