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聞言,臉色頓時陰沉下來,臉色蒼白得仿佛酒會上的酒滴落在了他的脖子上。
他幾乎可以痛苦地承認,他的詩歌不如那些著名詩人,也不如他的祖先們的那樣卓越。但葉鋒竟然敢將他與這樣的民謠詩人相提并論,這不僅是對他的輕視,更是對他的侮辱。
這首民謠詩歌既通俗又令人不快。
難道他真的不如這位民謠詩人開疆奇嗎?
他瞇起眼睛,試圖看清楚那些評論。肯定有人會站出來支持他的!
評論如潮:
(這位將軍的詩太有趣了,哈哈,我忘不了它。)
(這位將軍真是高產,乾隆與他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乾隆的三萬首詩也比不上金榜的一聲怒吼。)
(至少這位將軍對詩歌有著真摯的熱愛,而乾隆卻只是在炫耀。我選擇支持將軍!)
在這一刻,乾隆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了。
他隨手將一旁放置的圣旨擲入火盆,任由火焰吞噬著圣旨,將其化為灰燼。
季小蘭顫聲問道:“陛下,您剛才不是準備頒布一道圣旨,命令工匠在屏幕上為仙人建造一座廟宇嗎?現在為何不繼續了?”
乾隆曾說過,若屏幕上的評價對他有利,他將會在屏幕上為仙人修建一座廟宇。
乾隆臉上掠過一抹遲疑:“我記得,南方正面臨酒危機,亟需援助救災。我國庫帑匱乏,不宜進行大規模建設。我相信仙人會體諒的?!?
季小蘭無言以對。
[乾隆的三萬首詩中是否佳篇迭出?確實有一些。
他曾為他的小姑子,福察氏皇后,揮毫潑墨,創作了一首詩。
福察氏,乾隆的第二任皇后,她的畫像至今仍靜靜地展現在博物館的櫥窗里,見證著她那優雅而純真的風采。
史料記載,福察氏以節儉著稱,擅長以溫柔的關懷安慰他人。當乾隆龍體欠安時,她總是親自喂藥,日以繼夜地照料左右。她不僅是一位賢淑的皇后,更是乾隆信賴的朋友,一同騎馬狩獵,共享歡樂時光。]
福察氏獨特的性格,使她既能完美地履行妻子的職責,又能成為乾隆真正的知己,這便是乾隆深愛她的原因。
在皇宮中,婚姻往往由父母和媒妁之言決定,因此乾隆能覓得一位他真心鐘愛的妻子,實為難得的幸運。
他們共同育有兩個合法的兒子,乾隆對他們寵愛有加。然而,長子在八歲時不幸患上重感冒,導致身體殘疾;次子則在兩歲時遭受天花的折磨,同樣留下了殘疾。
福察氏承受著失去孩子的巨大痛苦,情緒起伏不定,健康狀況隨之惡化。
正值正月,見福察氏精神不振,乾隆決定帶她東行至濟南以放松身心。他們游覽了趵突泉的勝景,參觀了孔廟的莊嚴,還攀登了泰山的巍峨。
然而,在返回的途中,福察氏不幸離世,年僅29歲。
乾隆悲痛欲絕,感慨道:“若福察氏在濟南得以繼續休養,或許她便能免于離世。正是她對奢華生活的不適,讓她急于離去,這一急切之舉最終導致了她的英年早逝?!?
乾隆為她舉行了規格空前的葬禮,并在她的名字后追贈了“孝賢”的謚號,這是至高無上的榮譽。
福察氏離世后,乾隆深陷于悲痛之中。盡管他們共度的時光不長,但二人的關系早已緊緊相連。
他筆耕不輟,寫下詩句以抒發哀思:“抗拒《鵲橋仙》的吟誦,紅琴的弦已經斷。”
他不再愿翻閱《詩經》中的《鵲橋仙》,因為那把紅琴的琴弦已然斷裂,象征著他與福察氏之間的紐帶不復存在。
夜晚,他常夢見福察氏飄然而至,聲音幽幽地說:“我如影隨形,又無影無蹤,只愿二字‘安寧’能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