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篡漢后,遭遇了第一次重大失敗,損兵折將。
大將軍夏侯惇當場戰死,副將張合僥幸逃出生天,先鋒龐德死戰不退,最后死于亂軍之中。
于禁的命運比原著里好,沒有水淹七軍,也沒有他跪地乞降發生,曹丕繼位后,自然也不會被氣死。
于禁現在還活得好好的,眼看前線失利,他又一次被派了出來,率軍救援敗軍,避免荊州軍順勢攻打宛城。
汝南那里,曹丕派出了曹真率軍前往鎮守,長安方向的司馬懿不敢輕動,漢中的魏延和天水的馬岱都在虎視眈眈盯著他呢。
合肥的張遼也在做著戰爭準備,誰知道這個時候東吳會不會打過來,別看孫權臣服了魏朝,可雙方之間的關系,彼此都明白,根本信不過。
更別說孫權和張遼就像是八字不合一樣,互相看不順眼,孫權一直想的就是找回這個場子。
在張遼手里輸了兩次,在孫權看來,簡直就是奇恥大辱,他可以臣服曹魏,但絕對不想放過張遼。
張遼的成名就是踩著他孫權起來的,做為吳王,真心不能忍。
得知曹魏打輸了之后,孫權還真動心思了,想著對合肥用兵,他準備御駕親征,被朝臣死命的攔住了。
有些話不好明說,但意思很明顯,朝臣就差指著孫權的鼻子罵了,你也不看看你自己是不是帶兵打仗的料,你還嫌給張遼刷的名聲不夠高嗎?
論政治頭腦,孫權比孫策強,可論帶兵打仗,他貌似就沒什么戰績,他不親征還好說,只要親率大軍,那就是一個輸啊。
東吳的現狀也屬實不咋地,主要是無人可用,沒有帥才,猛將方面也沒啥人了。
甘寧和凌統都死在了陳曦手里,周泰年輕時受傷太重,此時已經舊傷復發病故了,后期猛將丁奉也死了。
只剩下了徐盛和朱桓,還算拿得出手,卻也不算一線梯隊,根本不是張遼的對手,都未必打得過樂進。
就東吳現在這點陣營,能守住濡須口就已經不錯了,打合肥那是癡心妄想。
沒有呂蒙的推薦,直到現在陸遜也沒當上大都督。
這個世界的東吳四大都督,周瑜和魯肅病故,第三任大都督孫韶死在荊州,第四任大都督是孫桓,算是孫氏宗親。
讓孫桓率領東吳的蝦兵蟹將鎮守江夏,沒問題,讓他去攻打荊州或者合肥,強人所難。
孫劉聯盟自從孫韶偷襲了荊州之后,就宣告破裂,直到現在還沒恢復呢。
東吳又臣服了曹魏,嚴格說起來,蜀漢和東吳屬于敵對狀態,孫桓最大的職責是防御荊州軍攻打江東。
所以合肥和東吳都在調兵遣將,真正打起來的概率不大。
這個時候,劉備的心思就活泛起來了,剛剛打贏了曹魏,對方短時間內無力來攻打自己,荊州方向無虞,漢中也很安全。
這么好的機會,要不要趁機拿下江東?
江東的倚仗無非就是水軍,這方面荊州不缺,關羽也擅長水戰,更是占據了上游的優勢,大可以順勢而下。
讓關平率領軍隊防守荊州的門戶,那些賦閑在家的老將,一個個閑的都渾身發癢了,正好可以出去溜一圈。
于是蜀漢方面開啟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作戰計劃,這一次的行動,全都交給老將去做。
關羽、張飛、趙云全部參戰,諸葛亮負責統籌后勤,隨軍參謀是陳曦。
得到這個任命,陳曦的五官都扭曲了,指著自己:“老將?我?”
川上富江捂嘴偷笑,按照履歷來說,陳曦當然算老將,就算那時候在新野沒正式加入劉備勢力,那也是老交情了。
劉備親自率軍出征,其他部將還真是最初跟著他的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