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盡量幫大明方面減少一些損失而已。
就像前面告訴朱由檢的一些安排一樣,出發點還只是落在讓大明暫時緩一口氣上面,而不是讓大明立刻翻身。
因為到了崇禎朝的大明,就如一個病入膏肓的人,氣息奄奄。國家的肌體疲憊不堪,昔日的輝煌不再,猶如落日的余暉。
朝廷內部腐敗嚴重,官員們貪污成風,地方勢力割據,民不聊生。經濟衰退,財政空虛,猶如一個無底洞,吞噬著國家的財富。
社會矛盾激化,農民起義此起彼伏,邊境烽火不斷,外敵虎視眈眈。這個曾經強大的帝國,如今已是千瘡百孔,風雨飄搖。
胡文霆雖然有幫助朱由檢重振大明的決心,但面對如此局面,也有些感到力不從心。
他猶如一位疲憊的醫生,竭盡全力地想要治愈這個久病的國家,但在面對各種舊病尚未治愈,而新病又開始不斷出現的局面,胡文霆開始焦躁的抓起了自己的頭發。
看到胡文霆痛苦的樣子,王承恩只能在一旁干著急,但又不敢輕易開口詢問。
最后還是朱由檢開口詢問道:“老師,是不是遇到特別麻煩的事情了,要不您說出來,我們一起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相應的對策?!?
胡文霆點了點頭之后,就把明年八月即將發生的大凌河之戰說了一下。并把自己從史料中了解到的一些相關信息,一一向朱由檢進行了講述,并向朱由檢提出建議,再召集專業人員進行一次討論。
一是討論一下大凌河到底要不要筑城;二是如果要筑城的話,如何避免將來悲劇的發生。
有些讀者可能會說,既然胡文霆已經從史書中知道了皇太極來攻打大凌河城的具體日期,那么直接讓大明方面提前開始筑城,爭取在建奴來攻城之前完工不就得了,然后同時在城內提前儲備好足夠的糧草,這樣就不怕建奴的圍點打援戰術了。
實際上這是想當然的說法,要知道,皇太極也是不停的派人前來偵察相關情況的,他就是要趁大凌河城修到半拉子的時候發起進攻,因此一旦大明方面的進度有變,建奴方面的進攻時間也會隨之進行調整的。
為了引起朱由檢的足夠重視,胡文霆還把史書中記載的大凌河之戰的大致經過以及其中的慘況詳細敘說了一遍。
“建奴當時采取的手段是沒有急于攻城,而是采取了挖壕溝、建圍墻的方式,開始長期圍困大凌河城,給城里的軍民制造心理壓力。
這使城內的官兵和百姓們感到了絕望,糧草嚴重不足,城墻上的守衛不斷目睹后金軍挖壕溝的場景,心頭充滿恐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為了生存,他們多次嘗試突圍,卻都遭到后金軍的擊退,只得將希望寄托在援軍的到來上。
建奴方面采取的是圍城打援的戰術,引誘明朝方面派兵增援。結果如他們所料,在此期間,明軍不斷派兵增援,但都在建奴方面的圍攻下相繼覆沒。
大凌河城內,饑荒愈演愈烈,人們不得不吃馬肉,甚至不得不食人肉。最初,是戰死士兵被吃掉,接著是百姓民夫,城內的商戶也無法幸免。城中的白骨成了柴火,烹飪食物的材料,血腥氣息令人膽寒。
盡管建奴方面多次寫信勸降,但城內的三萬余人依然堅守。他們認為,如果投降,就會面臨被屠城的命運,而餓死則可被視為烈士。于是,城中一直堅決抵抗。
最后一次,明朝方面派來了四萬多人的增援軍隊到達了大凌河城,并攜帶著能夠克制騎兵的戰車。他們與建奴方面進行了激烈的交戰,起初戰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成功遏制了八旗軍的沖鋒。
然而建奴方面用幾十門大炮齊射,直接轟擊明軍戰車部隊,造成了明軍的混亂。建奴軍隊趁機沖擊明軍本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