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指導著百姓們的農耕漁獵,讓生活變得更加有序。
祭祀大典也是重華著重舉行的大事。他深知天地神明的敬畏對于國家的安寧至關重要。在莊重的儀式中,他虔誠地祭祀上天,感恩著上蒼的庇佑;祭祀著天地四時,祈求風調雨順;祭祀山川群神,希望大地富饒,護佑子民。
諸侯的信圭,象征著權力與信任。重華將諸侯的信圭收集起來,又精心擇定吉日,召見各地諸侯君長。那是一場隆重無比的典禮,彩旗飄揚,鼓樂齊鳴。重華重新頒發信圭,目光堅定地注視著每一位諸侯,傳遞著他對忠誠與責任的期望。
即位的當年,重華便踏上了巡守之路。他馬不停蹄地前往各地,祭祀名山,以表對山河的尊崇。每到一處,他都召見諸侯,詳細詢問百姓的生活狀況、農耕收成。他走進田間,與百姓親切交談,親嘗民間疾苦;他步入市井,了解商賈貿易,謀求繁榮之道。
重華規定以后每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諸侯的功績。對于那些盡心盡力、造福一方的諸侯,他予以豐厚賞賜,加官進爵;而對于那些貪婪暴虐、魚肉百姓的諸侯,他嚴懲不貸,絕不姑息。
歲月流轉,在重華的治理下,國家日益昌盛。田野里麥浪翻滾,百姓們安居樂業;城市中商鋪林立,繁榮熱鬧。諸侯們對重華敬畏有加,紛紛效仿他的仁德治理之道,盡心盡力地為屬地百姓謀福祉。
而重華,依舊奔走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他的身影成為了百姓心中的希望,成為了國家繁榮的象征。他的努力與智慧,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這個古老國度的前行之路。
黃帝歷 473 年,帝堯駕崩,天下縞素,重華守孝于靈前,悲痛欲絕。三年之間,重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一心緬懷帝堯之恩德。
孝滿之后,重華決心繼承帝堯之遺志,讓天下百姓能安居樂業。黃帝歷 476 年,重華在政治上開啟了一番前所未有的興革。
此前,雖已舉用皋陶、契、棄、伯夷、夔、龍、垂、益等賢臣能士,但他們職責不明,事務多有混亂。重華深知如此下去,難以造福百姓,于是在朝堂之上,他鄭重地頒布新令。
他望著下方神情肅穆的臣子們,聲音堅定有力:“棄,吾命你為田疇之官,掌管農業之事,務必讓百姓糧倉充實,免受饑寒之苦?!?棄出列,跪地領命,眼中滿是擔當的決心。
“契,從今往后,你擔任司徒之職,推行教化,讓百姓知禮儀,明道德?!?契向前一步,拱手稱是,神情莊重。
重華的目光轉向威嚴的皋陶,說道:“皋陶,任你為‘士’,執掌刑法。執法需公正嚴明,不可冤枉一個好人,也不可放過一個惡人?!?皋陶抱拳應答,聲如洪鐘:“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
“垂,朕命你擔任‘共工’,掌管百工之事,打造精良器具,促進百業繁榮?!?垂恭敬行禮,接下使命。
“益,你為‘虞’,掌管山林。要讓山林豐茂,物產富足,并合理取用。” 益領命謝恩,心中已有規劃。
“伯夷,‘秩宗’一職交由你負責,主持禮儀,使我朝禮節周全,彰顯威嚴?!?伯夷面露喜色,深感責任重大。
“夔,你為樂官,掌管音樂和教育,以樂育人,以聲化民。” 夔身姿挺拔,自信應下。
“龍,‘納言’之職非你莫屬,負責發布命令,收集意見,萬不可有疏漏?!?龍鄭重一拜,言辭懇切:“臣定當盡心盡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重任已分,眾臣皆感受到重華的殷切期望。重華接著說道:“朕規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績,由考察三次的結果決定各位愛卿的提升或罷免。望爾等勵精圖治,造福百姓?!?
此后,眾臣各司其職,不敢有絲毫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