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走遍田間地頭,指導百姓農耕之術,推廣新的種植方法,田野里的莊稼日益繁茂,百姓們豐收的喜悅傳遍了每一個角落。
契開辦學校,講學授課,走街串巷宣揚道德規范,社會風氣日漸醇厚,鄰里和睦,尊老愛幼之風盛行。
皋陶執法公正,惡徒聞風喪膽,好人得以安寧,天下犯罪之事逐漸減少。
垂監督著工匠們精心打造,各類工具越發精巧,工藝水平不斷提升,為百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益守護著山林,合理開發利用資源,山林中的物產源源不斷地供應著民生所需。
伯夷精心設計禮儀規程,每逢重大典禮,場面莊重而有序,展現出國家的威嚴和繁榮。
夔創作了眾多優美的樂曲,在民間傳頌,孩子們在音樂的熏陶下茁壯成長,人們的心靈得到了滋養。
龍勤勉地傳遞政令,收集民情民意,讓重華能及時了解民間疾苦,政令的推行也更加順暢。
三年轉瞬即逝,到了考察政績之時。重華親自巡查各地,所見所聞令他倍感欣慰。田野豐收,百姓安康,禮儀規范,百工興盛……各項工作都有了嶄新的面貌。
在重華的英明領導和群臣的努力下,這片土地煥發出勃勃生機,呈現出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
黃帝歷 510 年,天下洪水泛濫,滔滔巨浪如猛獸般席卷大地,所到之處,房屋倒塌,農田盡毀,百姓流離失所,九死一生。
重華站在高處,望著那一片汪洋,痛心疾首,憂思如焚。他發誓一定要找到能治水之人,拯救天下蒼生。
在這片災難中,有一個叫禹的青年,他所在的部落雖也遭受水患,但死亡人數卻極少。這個消息傳到了重華的耳中,引起了他的注意。
重華派人尋來禹,只見這青年身材魁梧,目光堅定,渾身散發著一股不屈的力量。重華認定禹是一個有能力治水的人,于是把禹找到身邊,語重心長地說:“禹,如今洪水肆虐,百姓苦不堪言。我命你為水正,負責治理這滔天洪水,你可有信心?”
禹單膝跪地,拱手道:“承蒙帝君信任,禹定當竭盡全力,不負使命!”
禹領命后,即刻踏上了治水之路。他帶著一群志同道合的族人,沿著水流勘察地形,研究水勢。為了摸清洪水的規律,他風餐露宿,日夜不休。
治水的過程充滿了艱辛。洶涌的洪水一次次沖垮了他們辛苦筑起的堤壩,但是禹從不氣餒。他總結失敗的教訓,不斷改進治水的方法。
歲月匆匆,禹治水已經多年,與家人聚少離多。其間,他曾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聽到屋內妻兒的歡聲笑語,他多想進去抱抱許久未見的孩子,安慰一下日夜操勞的妻子。但一想到那仍在洪水中受苦的百姓,他便狠狠心,扭頭繼續踏上治水的征程。
在禹的不懈努力下,他發現治水不能一味地堵,而應因勢利導,疏通河道,讓洪水有處可去。于是他帶領眾人挖河開渠,引洪水流入大海。
終于,經過十三年的艱苦奮戰,洪水漸漸退去,江河復歸平靜,曾經被淹沒的土地重新露出,人們又可以在這片土地上安居樂業。
天下大定,百姓歡呼雀躍,對禹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重華親自表彰禹的功績,禹之名傳頌天下。
在黃帝歷 541 年,重華決定南巡,以察民間疾苦,鞏固統治。他帶著一眾隨從,離開了都城,踏上了這充滿未知的旅程。
重華的馬車在崎嶇的道路上緩慢前行,一路風塵仆仆。然而,命運的無常卻在途中悄然降臨。重華年邁的身體終究難以承受路途的艱辛,黃帝歷542年,在一個寂靜的夜晚,他崩于途中,享年92歲。消息傳開,猶如晴天霹靂,令整個隊伍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遠在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