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您是說陛下任命孫兒做縣令!”。杜珍十分驚喜,自己雖然是益州士族子弟,但依然是白身,沒想到皇帝陛下居然如此看重自己。
“是啊,你不是說一直想要以一腔熱血報國嗎?如今陛下給了你這個機會,你可要好好把握。”,杜瓊也是笑著摸了摸孫子的腦袋,好好地鼓勵了他一下。
“祖父放心!孫兒定不辱沒我們杜家的門楣!”,杜珍立刻拱手表態,然后便說道:“祖父,孫兒下去準備一下,準備進宮謝恩?!?
“嗯,好,你下去迅速準備一下?!?
在進宮謝恩之后,劉禪也對這個小青年很滿意,賞賜了他二兩普洱,讓年輕的杜珍也感到干勁兒十足,于是也是不再耽擱,第二天就收拾了行裝,打馬上路,連個年也不打算在家里過了。
然后十天之后,諸葛瞻看著風塵仆仆趕來的杜珍,不由地有些好笑:“杜縣令如此辛苦,實在是難得,先下去休息一下,今晚,本校尉為你接風洗塵!”
“行前,陛下曾囑咐下官,遇到事情與校尉多多商議,初來乍到,很多事務尚不熟悉,還望校尉多多提點!”,杜珍很崇拜諸葛亮,對于諸葛瞻自然也是信服尊敬。
“好說好說。”,諸葛瞻也笑著回禮,“縣令趕緊先下去更衣休息一下,晚上咱們邊說邊聊。”
等到了晚上,小睡片刻并且也已經換了一身新衣裳的杜珍也是興沖沖地參加接風宴。
“來,杜縣令年輕有為,這杯酒敬你,干!”,諸葛瞻笑著端起酒杯敬酒。
“不敢不敢,下官日后治理縣政還需要校尉多多協助?!?,杜珍也客氣回敬。
兩人一飲而盡,隨后開始坐下來邊喝邊聊。
“敢問射聲校尉,眼下可有什么緊急政務嗎?”,杜珍也想著趕緊做事。
諸葛瞻點點頭:“目前所需要的,就是安定民心,整備糧草?!?,說罷,繼續解釋道,“想必杜縣令在成都也已經有所耳聞,曹魏可能會進犯我大漢邊疆?,F在麯山所處的白龍江對岸已經有數千魏軍集結駐扎,牛頭山、建威、蘭坑等地,也發現了魏軍的蹤跡,縣令執掌下辨政務,眼下第一要務,乃是協助武都郡張太守,調運糧草,安撫民心。魏軍撤退之后,便可以協助投入新田制的改革?!?
杜珍點點頭,隨后說道:“校尉,下官在成都時,就聽過這新田制的改革方案,以為這的確是眼下,安定民心的善政,不過這個政策,短期內需要一個平穩的環境,進行推廣,否則度田的時候,一定程度上會造成我大漢內部不穩?!?
“所以這也就是先在北方三郡進行推廣的理由?!?,諸葛瞻笑了笑,“武都、陰平、漢中諸郡,三十年因為曹操的強遷與掠奪,田土荒蕪,百姓離散,雖然有了數十年的發展,但終究還是以軍屯和官方的民屯為主,并未有豪族能夠集中掌握土地,因此,新田制在這里的推行,不會有太大的阻礙?!?
杜珍聽了之后也覺得有道理,想了想之后,決定先關注眼前的戰事,于是開口詢問:“校尉征戰沙場已有數年,不知道眼下魏軍會采用什么戰術戰法?”
“眼下,魏軍只是在幾個地方做集結的態勢,本校尉與衛將軍和張太守都商議過了,認為魏軍最大的可能還是主攻麯山,眼下大雪封山,補給不便,預計他們的攻勢會在開春之后全面展開。”,諸葛瞻也沒有做什么隱瞞,將之前的推測悉數說出。
杜珍也不傻,立刻察覺到要害:“如此,麯山的糧草和水源儲備乃是重中之重,不知準備如何?”
“放心,眼下麯山已經準備了一年半的糧草,打通了三處泉眼,還挖掘了兩個儲水池,做好了儲備?!?,諸葛瞻笑著解釋。
杜珍隨即又提出了一個建議:“校尉,下官不才,曾讀過一些兵法,凡先處戰地而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