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總大人見狀,大驚失色,他深知若再不采取行動必將全軍覆沒。
于是連忙高聲呼喊:“散開!快散開!不要聚在一起成為活靶子!”
在他的指揮下清軍士兵開始分散躲避炮彈,但即便如此第二輪炮擊的到來仍然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傷亡。
不過一陣慌亂之后,由于清軍士兵的及時疏散和防范措施的到位,第三輪炮擊的效果就大不如之前,僅造成了少量傷亡。
面對這一變故約翰少校并未氣餒,他深知戰(zhàn)爭的殘酷與變幻莫測。于是他果斷下令停止炮擊讓前軍方隊整理隊伍準備發(fā)起進攻。
鼓點聲再次在戰(zhàn)場上空回蕩,仿佛是天際間最沉重的鼓擂,為即將展開的激烈交鋒奏響了序曲。
走在最前列的方隊,是葡萄牙雇傭軍方隊,這支由超過二百名退役士兵組成的隊伍,無一不是曾經的沙場老將,他們退役后選擇了另一種生活方式——成為那些游走于世界各地的船主冒險家們的私人武裝力量。
這些雇傭軍,以其過人的戰(zhàn)斗技能和豐富的實戰(zhàn)經驗,成為了多國聯(lián)軍中僅次于海軍陸戰(zhàn)隊的強大存在。
隨著指揮官的一聲冷峻號令,行進中的葡萄牙雇傭軍迅速調整陣型,原本緊湊的行軍縱隊瞬間變換為戰(zhàn)斗方陣三排橫隊,宛如一道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
第一排士兵迅速下蹲,開始緊張而有序地裝填彈藥,十息之后,第二排、第三排接力進行同樣的動作,而第一排則已蓄勢待發(fā),準備向清軍傾瀉怒火。如此循環(huán)往復,“砰、砰砰……”的燧發(fā)槍聲此起彼伏,編織成一首死亡的交響曲。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猛烈火力,清軍一方顯然準備不足,前線的士兵們猝不及防,紛紛在槍林彈雨中倒下,鮮血染紅了腳下的土地。
千總大人見狀,心中雖驚不亂,深知紅毛鬼子的火器優(yōu)勢所在,當即果斷下令全軍沖鋒,意圖以拉近距離來彌補火銃射程上的不足。
清軍士兵們響應號令,手持各式武器,不顧一切地向前沖鋒。
他們手中的武器火銃占了一大半,火銃亦稱鳥銃,雖為火繩槍,但射程有限,最大有效射程不過七十米,遠不及敵軍手中的燧發(fā)槍,有效射程一百米。
然而,就是這相差的短短的三十米距離,卻成為了生與死的考驗。
由于地形狹窄,清軍士兵無法分散沖鋒,只能以密集隊形前進。每一次敵軍排槍響起,都有數(shù)十名清軍戰(zhàn)士英勇犧牲,當沖鋒至七十余米時,原本七百余人的隊伍已銳減至不足三百。
在這生死存亡之際,清軍士兵展現(xiàn)出了驚人的勇氣與犧牲精神。
一名勇敢的士兵終于沖入了敵軍的有效射程之內,他毫不猶豫地舉起火銃扣動扳機,盡管彈丸僅擦著敵軍頭頂飛過,但這份無畏的勇氣已足以令人動容。
緊接著,更多的清軍士兵前赴后繼,有的手持鋼刀護在火槍手前,用血肉之軀筑起了一道生命的防線;有的弓箭手百步之外開弓射箭,試圖擾亂敵軍視線。
清軍士兵們毫不畏懼地沖鋒陷陣,奮勇殺敵。他們以血肉之軀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抵擋住了敵人的猛烈進攻。
終于,紅毛鬼子的方陣中有士兵中彈倒下,這給了清軍士兵一絲喘息的機會。
開槍的清軍士兵來不及再次裝填彈藥,便毫不猶豫地用身體去掩護下一名火銃兵。
他將火銃矗立在地上,支撐著流血不止的身軀,期望能夠多阻擋一顆彈丸,讓身后的戰(zhàn)友們有更多時間消滅來犯之敵。
太陽漸漸升起,照亮了這片血紅的土地。槍聲停歇,戰(zhàn)場上再也沒有一個站立的清兵士兵。
千總渾身傷痕累累,倒在血泊之中。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他的眼神仍然死死地盯著前方的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