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間,梁阿牛,王氏兄妹,羅師傅都圍攏過來。
王小石先問了羅師傅的看法,這里屬他混鏢行的經驗最深,算是個老江湖。
羅師傅十一歲就進了鏢行業,從雜役干起,做到趟子手,鏢師,鏢頭。身手談不上多好,可眼力,判斷力是相當老道的。
他仔細察看了一番,說道:從打扮上看這位是走鏢的同行,而且是名鏢頭,想必是“風云鏢局”的人。應該是出去傳遞消息,送信,或者搬救兵。結果在這里遇上伏擊著了道,下手的人很扎手,并非是“打杠子”的。
“打杠子”是鏢行術語,意思指臨時起意劫道的人,他們一般就是求個財,敲個竹杠,給點銀兩即可打發。這類人不敢“殺人”,甚至不會“越貨”。大多數是當地獵戶,莊戶一時家里有困難接濟不上,出來搞點散碎銀子糊口而已。
王見人摸著后頸,不禁問:羅老哥,你怎么瞧出來的?我咋就看不出門道。
“愛管閑事院”雖為江湖上的一份子,其實是個規模很小的組織,人員不多,連幫會都算不上。除了“專治不服”薛院長略有名氣,其余人皆是無名之輩。平時在鄉里打打抱不平,驅趕強盜山賊,整治潑皮無賴。王氏兄妹沒機會闖蕩江湖,沒見過什么世面。
羅師傅道:咱們走鏢的風吹日曬,頂雪冒雨的,皮肉都又黑又粗。加上這位弟兄一身勁裝,地上還有兵器,絕不是普通村民,必然是武林中人。
王見人“哦”了一聲,又問:那怎么知道他的身份是鏢頭。
羅師傅道:鏢頭不同于鏢師,走鏢時免不了要遇上“伏地大蟲”,“響馬子”,“明火持杖”的。鏢頭要出面“春點”,身上的“葉子”,“踢土”太寒酸,太破舊。難免讓對方瞧不上眼,氣勢上就讓人壓了一頭,“買賣”就不好談了。這位兄弟打扮一看就是有點臉面的,身份至少是個鏢頭。
“伏地大蟲”,“響馬子”,“明火持杖”是指山賊,每個地方的喊法不一樣。東北地區叫“胡子”,山東一帶叫“響馬子”,關中地區叫“關山刀子”,河東,河北兩路叫“伏地大蟲”,荊湖地區叫“明火持杖”,兩廣一帶叫“長毛”,四川蜀地叫“棒客”,陜西一帶叫“打鑼收金”,淮南一帶叫“遮臉土地”,江南地區叫“水跳子”,“水蛇子”,云貴一路叫“鉆山豹”,夷州島,琉球島叫“鬧海夜叉”。
“點春”就是談判交涉,依靠嘴上的功夫來化解危機,不動用武力。
“葉子”就是衣服,“踢土”就是鞋子,鏢頭如果一身行頭破破爛爛的,托鏢的人會質疑這家鏢局的實力,也不敢把鏢放心交給鏢局。
行頭好的鏢局,說明招牌大,旗號響,底子硬。遇上劫道的,對方就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夠不夠資格去做這筆“買賣”。
比如像“風云鏢局”這樣的大鏢局,黑白兩道都多少都給點面子,不會插一杠子去打鏢車的主意。
有時鏢隊路過各山頭的地盤,當家的還會出去打個招呼,攀下交情。鏢頭視情況而定,該客套的就客套幾句,該給點酒錢的就給點酒錢。
那些當家的未必圖這點錢,主要是賣個人情,為了以后有事相求能搭上話。
劫匪按理說,只會打鏢局的主意,哪里還有求于鏢局?
其他鏢局沒有,“風云鏢局”求的人還絡繹不絕呢!
強盜山賊大多圖財,求的是白花花的現銀。
有時劫了貨,諸如茶葉,綢緞,藥材,古玩之類的。雖然價值不菲,可要出手并不容易,留在山寨里不能吃,不能煮的,時間久了反而是累贅。
遇上這種情況,強盜頭子想要把貨物變成銀子,托鏢的雇主也急于找回貨物,挽回損失。
那雙方就需要“風云鏢局”這種講信譽,有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