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楊帆的聲音傳來。
“正統時,于少保是反戰第一人,他不愿打仗,打仗只會讓天下百姓苦不堪言。”
“可你們想想,于少保為何突然主戰了?”
“因為于少保就任兵部之后,眼界不再局限于江南,而是整個大明?!?
“他明白了一個道理,阻止戰爭的方式只有一個,那就是戰爭?!?
“以戰止戰?!?
“于少保所求,不是窮兵黷武,而是兵盛國強,國泰民安。”
今天,楊帆算是見識到了大明文官的嘴臉。
一言不合就開噴。
意見相左就開噴。
真他么服了。
楊帆非得治治他們的毛病。
于謙主戰,何罪之有?
你們沒有資格指責他。
楊帆站到于謙旁邊,問道:“諸位都是飽讀詩書的大儒,可知道漢唐為什么強嗎?”
“靠的是仁義道德宣教嗎?靠的是苦讀圣賢書嗎?靠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嗎?”
“都不是,漢唐之強,在于拳頭強。。”
面對楊帆,眾人不敢再噴。
他跟太祖爺關系匪淺,萬一是錦衣衛的人呢?
楊帆繼續說道:“大明當下時局,諸位大人比我更清楚。”
“別說是瓦剌,韃靼,就連兀良哈都敢跟大明吹胡子瞪眼。”
“為什么?”
“因為他們眼中,大明是弱者,是軟柿子?!?
“軟柿子,誰不想上去捏一下?!?
陳循一甩袖子,冷哼一聲,“荒謬?!?
楊帆呵呵。
“請問陳大人,兀良哈三衛多久沒來朝貢了?”
“放在永樂、宣德朝,他們敢嗎?”
額。
陳循啞口無言。
“不把北方夷狄徹底打服,他們只會得寸進尺,屢屢犯邊,還會發生下一個靖康之恥,土木之變?!?
“你們只以為太宗皇帝五征漠北,窮兵黷武,勞民傷財?!?
“可你們知道太宗皇帝為何寧背一世罵名,也要執意北征?”
“不把韃子打服了,大明百姓能有太平日子過嗎?”
“你們以為大明不招惹韃子,韃子就不會招惹大明?”
“五胡亂華,衣冠南渡,忘了嗎?!”
“太宗皇帝不打,難道要讓后世子孫去打?”
“他寧背一世之侵略罵名,也要讓子孫萬代安享太平,這就叫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眾人竟一時被楊帆一時鎮住。
“你們也是當時名臣,難道就想不通這一點?”
眾人怔住。
如此說來,自己反對于謙,大錯特錯?
楊帆繼續說道:“太祖爺回來打瓦剌,是為扶正國運?!?
“土木之仇不報,瓦剌,韃靼,兀哈良,女真只會小看我大明,你們敢保證不會再有下一個土木堡?”
“大明還能再經得起一次土木堡嗎?!”
“都醒醒吧。”
“圣人絕學教化不了夷狄,禮義廉恥束縛不了夷狄?!?
“大明尊嚴,只在刀鋒之上。”
楊帆句句謀國之言,字字鏗鏘有力。
轟。
眾人身體仿佛被一股強大的電流擊中,渾身止不住地顫抖,心靈正在經歷一次從未有過的洗禮,根本無法平靜下來。
“于少保主戰,有錯嗎?”
“太祖要打,你們誰能阻攔?”
“當下難道不應該是勠力同心,一致對外?”
“你們還說什么勢不兩立?難道要結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