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親軍營,齊燁轉了一圈,旺仔在旁邊解釋著。
古代的軍伍,相比同時期其他國家的士兵,光是訓練方式和訓練目的就有極為顯著的不同。
中國古代的士兵,相較于力量方面的訓練更加重視團隊配合和耐力。
團隊配合正常,冷兵器時期各國士兵都這樣,但是耐力和力量訓練方面就有著顯著的不同了。
就說大康朝,軍伍的日常訓練分為三部分,兵刃操練,長刀、馬刀、長槍、長矛。
第二部分則是體力訓練,多是負重以及“摔跤”。
第三部分就是列陣了,在冷兵器起主導作用的古代,軍陣可以提高整體作戰能力。
大規模戰役,個人的勇武沒有任何意義,數十人、數百人、數千人乃至萬人組成的戰陣,在忽略個人勇武的前提下,能夠提升整體作戰能力。
方陣、數陣、雁形陣、圓陣、疏陣,針對不同的情況施展不同的陣法。
親軍營中,燈火通明,軍伍們都在操練,操練的還五花八門,齊燁看的懵懵的,旺仔也是如此。
旗臺下面,盤膝而坐,十來個人,聚精會神,瞪著眼睛望著遠處一支蠟燭。
營帳后面,幾個壯漢背著個和十字架似的交叉短圓木,吭哧吭哧的跑著。
哨塔旁邊,二十多個新卒拿著巨盾,站成一排,來回著換手。
劉旺年紀不大,幼年從軍,只算軍齡的話也是老軍伍了,又是最為精銳的邊軍之中的精銳,探馬,然后還是探馬之中的精銳,先鋒探馬,可以說是軍伍之中最悍勇的“卒”了。
結果旺仔瞅了半天死活沒瞅明白。
盤膝而坐的軍伍,他能看明白,應該是弓手,練“眼力”呢。
古代因為好多人缺乏營養,也就是維生素A,導致患有夜盲癥,營中的許多軍伍也是如此,不是說到了晚上看不清東西,而是視力急劇下降。
因此挑選弓手最基本的條件就是晚上視力正常,至少比其他人在夜晚看的清楚,看的更遠。
入了這個門檻兒后,弓手就會練“準頭”,用許多也說不上科學不科學的法子進行訓練。
這個,劉旺懂。
但是一群人背著十字架似的圓木來回跑,旺仔就不是很懂了。
他能看出來,這些人是在訓練“耐力”,負重和耐力,可軍中即便是訓練這種耐力也不需要用圓木,退一萬步來講,就算用圓木,也不會用這個“十字交叉”的圓木。
如果說這群人讓旺仔半懵半懂的話,那些盾卒則是徹底看不懂了。
和跳舞似的,來回晃悠著,一會高舉大盾,一會蹲下,一會換位置。
盾卒,要么是抵御敵陣時位于最前方,抵擋第一波“攻勢”,期間步卒會用長矛利用盾牌中的縫隙殺敵。
要么,用大盾,抵御騎兵沖擊,用的是連盾,組成盾墻,由此確保對抗騎兵沖擊的時候不會在接觸的一瞬間就被撞的人仰馬翻。
還有一種,也就是最常見的,盾手立于關墻之上抵御“箭雨”,為“換箭”的弓手提供保護。
三種使用盾的方式,最為顯著的區別就是看“角度”。
步戰,盾會左右微微傾斜,給長矛留出空擋。
抵擋騎兵,會向后清晰,遮擋住全部或者大部分身體。
守城,則是“頂”盾,盾是近乎于朝著天空頂起的。
再看親軍營這群盾手,既不是步戰訓練,也不是抵御騎兵訓練,更不是守城訓練,劉旺別說見過,連聽都沒聽過。
哪怕是齊燁這個外行看了一圈也覺得不對勁了。
“親軍,辦皇差的,為什么用這種訓練方式?”
“小的不知。”
旺仔剛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