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試,也稱“御試”,顧名思義,天子算是主考官,名義上題目也是宮中出的。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會試入榜實則已經(jīng)有資格當官了,若是殿試中大放異彩,十有八九起步就是京中為官。
有一說一,今年科考波折不斷,外界因素尤多,很影響心態(tài),無論是科考場地還是題目,都對考生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
如今能坐在殿中參加會試的,即便是齊燁也不得不承認這些人都是真正的精英。
齊燁的目光掃視著每一位考生,感慨頗多。
他很少去南莊書樓,對書樓的孩子們也不了解,一個名字都叫不出來,如今卻可一眼分辨說誰出自書樓,誰出自世家。
書樓的孩子,年紀頗小,面容不同,光說膚色,有紅的,有黑的,也有黃的。
紅的是凍的,后世也叫高原紅,還有比較惡俗的,叫山炮紅。
黑的是從小干農(nóng)活,曬的。
黃的是從小缺乏營養(yǎng),很難養(yǎng)回來。
膚色不同,目光相同,齊燁從這些孩子的眼中看到了渴望,不是對官身的渴望,而是一種更深層次,對一生追求的抱負的渴望。
再看其他考生,無不是五官端正面容整潔,多是皮膚白皙細皮嫩肉,從小養(yǎng)尊處優(yōu),活了十幾二十年,怕是最累的事也不過是所謂的“徹夜苦讀”吧。
殿外傳來鳴鞭之聲,殿試開始了,第一張試卷被禁衛(wèi)發(fā)到了每個人的桌前。
齊燁伸著腦袋看,看不到。
阿卓倒是沒什么興趣,殿試主要是策問,主要包含五大類,分別是禮法、治國、教化、君臣之誼以及軍事。
往年策問,禮法為重,其次為治國,次之教化,再次是君臣之誼,最后則是軍事方面的事。
禮法,不止是禮,還有法,因禮立法。
治國方面就比較廣泛了,一般是根據(jù)“時事”而定。
教化其實就是教育,提高讀書人素養(yǎng),提高讀書人基數(shù)等等。
君臣之誼說白了就是君臣關系,考生一般都以“禮”為核心,要想及格就得狂拍馬屁,引經(jīng)據(jù)典來佐證天子是上天之子,天子是天下君父,天地君親師,天老大地老二天子老三,臣子要如何忠心天子等等等等。
至于最后這軍事方面,其實就是加分項,科考根本不重視,就是有這方面的題目,一群讀書人懂個錘子,紙上談兵都未必能談的明白,只要字數(shù)水的多,一般都會點個“圈”。
這里也涉及到了“批卷”的流程,分為圈、尖、點、直、叉五種,以優(yōu)到劣,可以理解為甲乙丙我姓丁,一共五等。
批卷五類,考卷五項,一項一張卷,按流程是各部一二把手先行閱卷,比如軍事方面就是兵部來先批一下,禮法是由禮部,或是禮部與刑部摟一眼,君臣關系則是吏部,教化還是禮部,最后挑選出優(yōu)秀的卷子給天子親自過目。
不過這幾年不同了,老六每次都在殿中,親自監(jiān)考,并且第一時間看卷,順序改了,老六先看,批過后才給各部衙署。
看似順序改了,最終決定權在各部衙署,實則不然,誰也不傻,哪敢“駁”了天子的批卷,所以實際上等于老六一言而決,一語而定。
齊燁看不到卷子,能看到考生們的表情。
當考生們定睛望向卷子時,臉上明顯滿是詫異之色。
文德悄聲無息的走了過來,將一張試卷遞給了齊燁。
齊燁和阿卓哥倆一看,有點發(fā)懵。
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
齊燁懵,是因為看不懂。
阿卓懵,是因為看懂了。
這句話出自《荀子.大略》,全文是君人者,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說的是荀子的治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