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了所有實驗條件后,江辰的心情變得異常平靜,因為他深知這將是一個沒有太多波折的測試。
果不其然,他憑借著對實驗的熟悉和對條件的準確把握,很快就成功復刻了那些關鍵的實驗結果。
在實驗的過程中,他順利的從石墨烯的單層及雙層結構中觀察到了預期的量子霍爾效應。
他迫不及待地打開了實驗室的電腦,開始著手撰寫這篇論文。
他的手指在鍵盤上飛快地敲擊著,將實驗步驟以及觀測結果一一記錄。
這篇論文的質量將會非常高,而他也將因此獲得豐厚的學習值。
這簡直就是白撿的學術成果,一想到這篇論文將能為他帶來的學習值,江辰的心中充滿了滿足和期待。
經過辛勤努力,江辰的論文很快就順利完成。
完成論文后,江辰的目光立刻轉向了期刊的選擇,他的成果需要在更大的平臺上展示和交流。
《自然》和《科學》這兩大SCI影響因子最高的學術期刊,自然成為了他的首選目標。
《自然》雜志,作為世界上歷史悠久、最具名望的科學雜志之一,創立于1869年。
與許多專攻某一領域的論文雜志不同,《自然》雜志依然收錄著眾多科學領域的一手研究論文。
這種廣泛的涵蓋面使得《自然》雜志在學術界具有極高的聲譽和影響力。
而《科學》雜志,則是愛迪生投資創辦的,自1894年起便成為白頭鷹科學促進會的官方刊物。
這本雜志以其嚴謹的科學態度、廣泛的學科覆蓋和深入的研究成果而著稱于世。
在仔細考慮后,江辰沒有絲毫猶豫地選擇了《自然》雜志作為他論文的發表平臺。
論文順利進入發表流程后,江辰并沒有停下腳步。
江辰開始專注地思考如何將石墨烯這種具有革命性潛力的新材料進行大規模生產。
新材料之王不許進入到商業應用領域,不然太可惜了。
江辰將注意力轉向了石墨烯的其他三種制備辦法。
首先,他回顧了已經使用過的機械剝離法。
雖然這種方法能夠在實驗室環境中制備出高質量的石墨烯,但其制備過程低效且成本高昂,顯然不適合大規模生產。
接下來,他考慮了氧化還原法。
這種方法通過化學法將石墨氧化,然后利用還原劑將氧化石墨還原,從而得到石墨烯。
這種方法成本相對較低,適合大規模生產。
然而,其得到的產品結晶度較低,質量有待提高,這是需要克服的一個難點。
然后,江辰研究了化學氣相沉積法。
這種方法是使用含碳有機氣體作為原料進行氣相沉積得到石墨烯薄膜。
這是目前最常用和最成熟的方法之一,但需要精確控制氣體流量、溫度等參數,制備過程相對復雜。
盡管如此,它仍然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項。
最后,他考慮了外延生長法。
這種方法通過加熱單晶碳化硅脫除硅,在單晶面上分界處得到石墨烯片層。
這種方法具有潛力,但目前還面臨技術難題,如生長速度和控制晶面方向等。
這三種辦法都是石墨烯常用的辦法,剩下的諸如超臨界流體玻璃法,取向附生法,切割碳納米管法等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點。
該如何選擇呢?
江辰陷入了沉思當中。
化學還原法雖然制備工藝簡單,最適合大規模生產,但是過程中需要的化學試劑有毒,而且對環境有污染。
江辰首先將它排除掉了,而機械剝離法對于基礎技術要求太高,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