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京城來的,更應該明白朝廷的仁政,但為何你們都是這種想法?
難道朝廷只在京城之外標榜仁政?”
八方仔細回想了一下,“大概不是,我記得皇宮對犯錯的侍從也從不處死,最多是罰做苦役。”
“雖然朝廷標榜仁政,可少爺一直跟我說,一味的強調仁政,一再的對罪犯寬容,便是最不仁慈的事。”
楊正今天頭一次聽見這樣的說法。
“最不仁慈?”
“是啊,您想想,那些被人劫殺的人丟了性命,但劫匪卻只要被關上十幾年,甚至幾年就能重得自由。
如此處罰,到底是在對誰仁慈?
我家少爺說過,這是在替丟了命的人大方,是本不應該的大方。”
“你這樣說,也是有道理的。”楊正嘆氣,“那孟大人有沒有說過,朝廷為什么會施行仁政?”
“少爺沒說過。”
“是因為人少,你在涼州應該看的更明顯,衛將軍為人口不足的事想了不少辦法。”楊正說,“人少就輕易殺不得。”
“少爺說過,人少是因為世道亂。”八方想起以前孟長青的話,“世道亂,是因為律法不嚴。”
“照這樣說來,是朝廷顛倒了順序?”
八方趕緊道:“這我可沒說,我家少爺也沒說,楊大哥不過是一些玩笑話,您可別當真。”
“放心,我一心一意跟隨孟大人,絕不會拿孟大人的前途開玩笑,這些話出你的嘴,入我的耳,不會有第三人知道。”
楊正和張園輪流帶著人在山下等著,接連等了兩天,沒看到馬立山下來,也沒見山上的任何人下來。
“看來他們不敢動。”楊正問,“孟大人,接下來我們要怎么辦?”
“招安。”
楊正看著孟長青,覺得這兩個字從她嘴里說出來,是那么不真實。
“您確定?”楊正看著八方遞過來的公文,再想想前兩天跟八方在房間里說的那些話,這位孟大人怎么老做他預料之外的事。
“蓋了章的公文,不可能是玩笑。”孟長青道:“麻煩張校尉,把這份公文張貼到兩座險山腳下。”
楊正這才仔細看紙張上的內容。
簡而言之,只要山上的人捆了馬立山送下山,官府就會給他們劃分土地。
這就不是正經招安的文書。
這個馬立山,被孟大人惦記上,別想有好結果了。
在古代做個小縣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