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雪殘冬,歲暮將至。不知不覺,這一年又快要結束了。當九州天下的人們馬上就迎來冬至時節的時候,幾處戰爭終于停歇。暫時的和平局面,似乎也重新回到了人間。
雖然,在諸侯們的心中都明白,這樣的局面并不會長久。但也總算是可以松一口氣了。在過去的一年里,發生過許多震動天下的大事。而這其中最讓人矚目的,無疑就是一個北方諸侯的強勢崛起。
從前的時候,大江之北的趙國,在天下僅存的諸侯中,就已經算得上實力強勁的國家。但那大半都要依仗于趙王楚烈的威名所支撐。在人們的認知中,當這位王者逝去之后,趙國的影響力勢必要大打折扣。而如果后繼無人的話,那么逐漸衰弱而被吞并也是很可能會發生的事。
這樣的事例已經發生過很多。當初大周王朝分封的數十諸侯,大小不一,分布天下。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和時局的演變,逐漸弱肉強食,時至今日,僅僅只剩下不到十個諸侯了。而其他的那些,都已經消散在歷史的塵埃中。
這樣的悲劇本來就無可避免。只要這個世間存在著權力和利益,那么戰爭和無形的搏殺,就會一次又一次的輪番上演。在這個過程中,只有最強者才會重新崛起,樹立起自己的豐碑。
而趙國在楚烈死后,卻大大出乎了人們的預料。在諸侯戰爭的威逼下,趙國不僅沒有衰弱和消亡,反而趁勢而起,以一種前所未有的令人吃驚方式,展現在了整個天下面前。
那位年輕的趙王,在這短短時間內所取得的成就,幾乎令人難以置信。起碼到現在為止,還有些人以為那只是虛妄的傳說。強大的秦國怎么會接連損兵折將呢?燕國怎么會說滅亡就滅亡了呢?中州附近的諸侯之地,就那么輕而易舉的賜給了趙王?還有……擁有當世強軍魏武卒的魏國也敗給了趙國,據說是那么大的一片土地也將歸入趙國的疆域了?!
這一連串令人驚掉下巴的大事,無異于一場場山呼海嘯,沒有一定心理承受能力的人,簡直是扛不住啊!當然,與那些還沒有真正見識過趙國兵鋒的人不同,生活在燕國和魏國土地上的人,他們早已經了解了趙隊究竟是如何強大。
其實認真說起來,作為鄰居的魏國和趙國,具有很深的淵源。這兩個諸侯國的很多貴族和豪門大戶,在許多年前,也許曾經有著共同的祖先,而普通的民眾和民間更是來往密切。如果不是后來為了各自王族的利益,而屢次發生戰爭,他們本來不應該互相敵視的。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深層次的原因。當魏國王都大梁城被趙隊占領后,這座王城里的人很明智的選擇了觀望,而并沒有發生太過于激烈的反抗。當然,這其中也有著對于趙隊的畏懼心切。而等到不久之后,魏王和王室選擇了屈服,這就讓許許多多的人暗自松了一口氣。
如果能夠和平解決這場戰爭所遺留的問題,當然是所有魏國臣民們最大的愿望。畢竟,對于普通人來說,好好活著才是最終目的。那些所謂的雄圖霸業,只是魏王一個人的野心罷了。
散布在魏國其他各處的軍隊,當然也還有很多,他們戍守著各自的郡縣大城,不知道下一步究竟是該對抗趙國人,繼續戰爭。還是聽從魏王的命令,放下武器,迎接和平。
與趙國人作戰,無疑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尤其是在聽聞最精銳的八萬魏武卒已經在趙國大敗的消息后,他們已經失去了戰斗的勇氣。裝備精良聞名天下的魏武卒都落得那樣一個下場,更何況他們呢?
好在,并不需要這些魏隊做出太難的選擇。因為隨著魏王下令投降之后,大周天子的詔令也同時到達了。魏國的諸侯封號從此之后將不復存在,他們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也許都將成為趙王的子民了。
既然如此,還用多說什么嗎!終于找到一個心里安慰借口的大部分魏國人,都在第一時間選擇了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