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里的下人都是見風使舵的主,見跟著柳姨娘的下人都落不到好,頓時就收起了自己的小心思。
廚娘手藝好,蓉寶幾人捧著碗吃的十分香甜。
齊氏飯量一向小,但為了陪著幾個小客人也跟著多吃了一點,喜的老嬤嬤開心不已,她低聲吩咐丫鬟道:“拿半吊錢賞給廚房?!?
小丫鬟福身應是。
桌上并沒有其他聲音,直到碗筷被撤下,三個孩子才嘰嘰喳喳的議論起來。
“你們家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嗎?”
齊鳴謹搖頭,“沒有?!?
蓉寶好奇追問,“那你平常在家干什么?”
齊鳴謹指著書房,“看書,寫字?!?
蓉寶嘉寶失落道:“不好玩?!?
“那……”齊鳴謹很少跟同齡孩子一起玩,因此一時什么都想不出來。
齊氏在一旁笑道:“山上的桃子李子熟了不少,還有地里的甜瓜,你們要玩,等會跟著巧云姐姐去。”
這會太陽正大,自然是沒法出門的,因此蓉寶幾人就被邀請到書房看書。
老嬤嬤輕輕給齊氏扇風,“少爺從小便板著臉,如今去了學堂,性子也活潑了一點?!?
“小孩子就該這樣,調皮搗蛋,要不是……”齊氏沒有多提自己的傷心事,轉了話頭道:“等會去山上剪些果子,再提一些糕點酒水當節禮?!?
客人被欺負,一般就是主人家的沒面子,賠禮道歉也應該是主人家去。
但趙家情況有點復雜,齊氏曾聽唐老太爺說過,趙家雖然是個農戶,但家里孩子都讀書識字,又是鳴謹的同窗,不適合拿特別貴重的東西。
經過種種考慮,齊氏最后決定借中秋節送一份節禮。
趙四郎一開始是有點氣,但看到一屋子的書后就覺得自己這點話還是能承受住的,他抖著手抽出一卷書,封面上面是《續資治通鑒》,書頁泛黃,一看就不是手抄本。
他也不敢多翻,只是摸幾下就放了回去,又找出一本文集,是永安三年到永安十三年的文章詩詞。
蓉寶原本還想找個游記來看,但嘉寶和齊鳴謹看的都是正經書,她掙扎半天,還是把手里的書塞了回去,重新看書。
丫鬟中途來送茶水點心,見蓉寶坐在地上,提醒道:“蓉小姐,地下涼,您坐凳子上去?!?
在別人家里,蓉寶不敢耍小心眼,但等人一走,她又盤著腿靠坐在書柜上。
外面傳來細微的走動聲,老嬤嬤問了幾句,就端著茶水找到齊氏,“都在看書呢,比唐少爺他們聽話懂事多了。”
唐家小輩自然也有先生教,但沒一個喜歡讀書的,唐老太爺有時看著認真讀書的齊鳴謹就老淚縱橫,“家里如今雖然有錢,但后代子孫不懂上進,將來就是萬貫家財也會敗光啊?!?
唐家如今置辦下來的田地都是唐老太爺當年跑商掙下的錢,他沒有讓兒子拉商隊,就是想守著田地鋪子過活,到時曾孫那一輩就能科舉當官。
可惜,后代不修,注定成為空想。
老嬤嬤從小帶著齊氏,對唐家其他少爺也是有感情的,只是時間太久了,一切都物是人非。
下午太陽往地面跑的時候,巧云輕輕敲了敲門,“小少爺,外邊的太陽落了?!?
蓉寶最先抬起頭,她把手里的書按照記憶往書架里一塞,就去推嘉寶和齊鳴謹,“可去摘果子了?!?
三人都有點興奮,他們想這一天已經想了十天了。
趙四郎也低著腦袋看書,蓉寶貼到他對面,“四哥,摘果子!”
“你們去玩吧,等會回家了叫我?!壁w四郎正看的入迷,沒有起身的打算。
唐家種了很多果樹,這周圍的一片山都是唐地主家的,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