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就像吳宇恒說的,他就畫了個飯館。
他也是通過描繪人們日常生活的一景來體現煙火氣的,包括通過刻畫人物衣著、細節來描繪這些人的身份和生活狀態,到這里為止,他的解題思路跟季靜基本上是一致的。
但是!
他這幅畫牛就牛在,他對空間的描繪離譜到幾乎像是在炫技!
畫面的主體人物是一個占據了畫面四分之一的半身人物像,他繪制了一個面對著畫面整理襯衣領口的中年男人,顯然他正要去背后的餐館赴約,而且這場飯局對他很重要,以至于他表情忐忑又拘謹,進門前都要再對著鏡子小心的整理下衣著。
而此刻吳宇恒就通過描繪這個人物照鏡子的神態,把整張畫面塑造出了一種鏡像的感覺,好像畫外的人面對的不是一張畫,而是一面鏡子,是站在鏡子背后,看對面的人。
但他的“空間技巧”又不僅是如此,在男人左側,畫面的另一邊,餐館的門口,他畫了一面等身穿衣鏡,通過鏡子的反射詮釋男人的視野——他在照的不是一面鏡子,而是一個小賣鋪的窗戶,他把窗戶當做了鏡子,而畫外的人則又變成了小賣鋪里面的人,變成隔著小賣鋪的窗戶在觀察街對面的景象。
為了增加窗戶的真實感,他在畫面多個位置畫了玻璃質感的高光,讓整幅畫一下子就有了縱深感。
但是,這也還沒有完!
在畫面已經如此豐富復雜的情況下,他又進一步描繪了餐館的內部,從外到內,一排排的桌椅,圍坐著形貌各不相同的食客,有吵鬧的酒席,有溫馨的一家三口,甚至角落還能看到一個,一看就是剛下班,疲憊地彎腰駝背,自己一個人默默吃著小菜的社畜!
一層層向里交疊的店內景象,第三次延展了整個空間,直接欺騙了人眼,讓一張平面的畫變成了一個無限延展的街景,看的季靜是連連驚嘆,牛啊,真的是太牛了,可惜她只能通過報紙看這張畫,很多明暗細節都被二次印刷搞沒了,把整張畫變成了模糊的灰調,如果是原畫,不知道細節會豐富幾十倍!
季靜真的太想看看那張原畫了。
她在這一瞬間就理解了為什么在場的那些評委反應會那么大,真的,讓她來,她也要合照,她不僅要合照,她還要用手機渣像素把那張畫拍下來,沒事就拿出來研究研究。
她甚至現在都想拿筆臨摹試試!
在看到吳宇恒這張畫之前,季靜是真沒想到,在這樣平面的一張紙上,居然還能把空間給玩出花來!
這就是吳宇恒之前在麥當勞跟她說過的“技巧”嗎?普通人就算技巧再熟練也很難達到這種水平吧?
這就是所謂的天才啊!
季靜邊看邊驚嘆,都把于老師引過來了,于老師看了她手中的報紙立刻了然,上面印著的畫,他上午剛看到時也跟季靜反應差不多,沒想到這種高中生的比賽,居然能有這種水平的畫手,不知道其他城市賽場能不能有更出色的作品,按這篇報道所寫的,至少在他們這個賽場,這就是最好的一幅作品了。
季靜看著吳宇恒的畫,一貫積極的心態難得失落,她問于老師:“于老師,你說,我是不是無論付出多少努力,也不可能追上這種天才啊。”
吳宇恒這張畫真的給了季靜不小的沖擊,不說畫技,她在看到這張畫之前甚至都沒想過居然還能這樣去畫畫。這樣一比,她那張引以為傲的比賽作品,跟兒童畫有什么區別啊!
于老師看著小太陽一樣勇往直前的季靜此刻蔫了吧唧的樣子,知道她這是被打擊的陷入自我懷疑了。
他們畫畫這一行就是這樣,視野越開闊,越見識到人外有人,就越容易自我否定。多少人自己悶頭畫畫的時候覺得自己妙筆生花,可一看到更厲害的畫作,立刻就會覺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