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蜚語迅速在村里發酵,外邊有活沒人來找鞠敏,鞠敏主動要去也沒有人要。一次兩次,鞠敏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外面沒活咱就在家干活,明天你去給我和你媽打下手,學校還有不少地方要收拾呢”,鞠文啟裹著煙卷勸慰道。
鞠靜也勸道“大姐,你跟我們一塊兒賣冰棍也挺好的,掙的少但輕巧啊。”
鞠敏只是輕輕笑道“你們別操心,我沒事兒。”
有沒有事只有她自己個兒心里清楚,別人說再多都沒有用。
幾天后,張永麗騎著自行車著急忙慌的過來,見到鞠敏直接就問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來流言已經傳到林場一村,張永麗在外邊干活兒的時候聽人說了一嘴。
鞠敏把自己跟吳有海的事兒跟張永麗一說,給張永麗氣夠嗆,一向寡言老實的人硬生生罵了好幾句臟話才罷休。
張永麗這一趟不白來,不僅弄明白咋回事還給鞠敏指了一條明路。
她婆家一個侄女在距離本地最近的城市濱江市一所美容美發學校學手藝,聽說教的挺好,學完還包分配,實在不行鞠敏可以去那邊上學,至少不愁以后沒事兒干。
晚上一家人湊到一起說這個事兒,以前一直不想讓大閨女去外邊的鞠文啟夫妻竟然全都支持鞠敏去學手藝,張永梅還道“學個理發的手藝挺好,以后咱家剪頭都省錢了。”
這么些年鞠家人就沒在理發上花過錢,張永梅就是家里的大師傅,一把大剪子男發女發都能剪,好看不好看的鞠家人也不在意。
鞠敏不是不知道他們的心思,可她不甘心在這樣的情況下離開。
她總覺得現在離開就是妥協,就是認輸,就是讓那些看笑話傳閑話的壞家伙得逞。
“大姐,你別想太多。從小到大,咱們被人說的還少嗎?你要是真在意這些的話一輩子也出不去”,鞠靜憤憤的勸道“窩在家里跟他們對著干那是跟自己過不去,你出去學一門手藝在外邊好好干幾年攢點錢回來開個理發店,專門賺那些人的錢,氣死他們!”
“大姐,聽說濱江市可大了,你先去看看混熟了,以后帶我和二姐去玩”,鞠靈勸的比較溫和。
發生那件事后一直挺平靜的鞠敏在家人的溫柔攻勢下沒忍住掉了眼淚。
她抹去眼淚吸吸鼻子嘆氣道“那行吧,明兒我就找小姨打聽一下學校的事兒。”
甭管去哪兒上學都是要花錢的,晚上關燈后,鞠文啟夫妻小聲商量起鞠敏學手藝的花銷來。
家里現在是一點存錢都沒有,為了買學校房場還欠了一屁股債,鞠靜鞠靈的學費都還沒有著落,現在又增加一筆開支,夫妻倆壓力實在不小。
“明天我回一趟娘家,先跟爺娘借一點,收秋后先還他們”,張永梅愁苦道“自打小不點出生,咱家這賬好像就沒有填平過。”
“咋?養這么大的姑娘你還想扔了啊?”鞠文啟開了個不合時宜的玩笑。
張永梅在他硬實的胳膊上掐一把,怨怪道“瞎說什么,我是算時間又沒說咱家這些遭爛事兒跟小不點兒有關。”
夫妻倆話題歪到這些年經歷的遭爛事上,一門之隔的三姐妹則還在聊著正經事。
鞠靜鞠靈都在勸鞠敏,讓她別想那么多出去好好學手藝。
鞠敏倒沒有她們以為的那么脆弱,這會兒她也在愁錢的事情。
“聽說學手藝花的錢可比讀初中高多了,畢業后我統共也沒賺多少錢肯定不夠,又得爸媽出去借錢。”鞠敏壓著聲音嘆氣道“這種日子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是個頭,咱一直說讓爸媽過上好日子,這好日子也不知道他們什么時候能過上。”
從小到大,她們見過太多次父母低聲下氣的跟別人借錢,那樣子太卑微太讓人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