蕊見他這副樣子,忍不住給了他個白眼。
“娘給你留了飯,在鍋里溫著。”
趙青禾“嘿嘿”怪笑兩聲,閃身讓過三姐,小跑著進了廚房。
二姐趙青花正站在灶臺前,把鍋里煮好的豆子往外舀,看見他進門,笑著招手:
“老弟,飯還熱著呢,趕緊地來吃飯。”
趙青禾用筷子穿著兩個二合面饅頭,端著一小盆亂燉菜,坐在桌子前吃了起來。
他一邊吃,一邊看著進進出出忙碌的家人們,終于想明白了。
趙大娘領(lǐng)著一家人,正在下大醬。
白山黑水的冬天,離不開三樣?xùn)|西:二人轉(zhuǎn)、大火炕和大醬。
二人轉(zhuǎn)是精神娛樂,大火炕是取暖防寒,大醬就是調(diào)味下飯了。
趙青禾還記得,他第一次見到下大醬的時候,才勉強夠到炕勤。
他跟在趙大娘身后,從頭到尾,觀看了下大醬的全過程,并至今還牢牢地記得,即使重生了也沒有淡化記憶。
他還記得,小時候每當(dāng)秋天的時候,趙大娘晚飯后就會搬出一笸籮黃豆,把里面的壞豆子、鐵豆子和石頭子等雜物挑出來。
鐵豆子也是黃豆,用水沒辦法泡開,吃起來像鐵做的一樣硬。
按照老人的說法,鐵豆子混在好豆子中間,是為了防止牲口偷吃的。
有的時候,他們姊妹幾個也會幫忙挑撿,可最后往往會變成一場打鬧。
挑好的豆子會倒進一個大盆子里,等一盆子滿了,趙大娘就要開始下大醬了。
先把黃豆泡在干凈的水里,經(jīng)過一天一夜的時間,黃豆就全部被泡發(fā)開。
把泡好的黃豆,放到鍋里煮熟、煮爛,這一步,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技巧。
火小水多,需要煮更長的時間,豆子往往還煮不爛。
火大水少,不等豆子煮爛,水先燒干了。
每當(dāng)黃豆煮好的時候,趙大娘就會盛出來一大碗,用香油、鹽等調(diào)料拌勻,端給趙青禾他們吃。
對于姊妹幾個來說,這就是珍饈美味。
煮好的黃豆,瀝掉水分,趁著水分將干未干,均勻地裹上一層面粉,裝到籠屜里,再次上鍋蒸。
蒸的時間不用太長,冒氣后三五分鐘就好。
蒸好的豆子攤到案板上,用搟面杖等工具碾碎。
當(dāng)然,豆子并不是越碎越好,一定的顆粒度,能增加大醬成品的口感。
碾碎的豆子,要放到背陰處,鋪上草席,蓋上草簾,還要在周圍撒些艾草,用來驅(qū)趕蠅蟲。
到了這一步,就需要等待三五天的時間。
趕山:開局撿個東北金漸層傍身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