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鋒啊,明天你騎自行車,把這些白菜賣給迎賓樓。”
看到他提著兔子過來,姥爺連忙迎上去說道:“這只兔子也趕緊拿到集市上去賣掉吧,賣來的錢你就自己收著好了,但記住千萬別再把它吃掉啦!前兩天咱們才剛吃完兩只兔子呢,做人啊一定要學會珍惜福氣,不可貪得無厭吶!”
陳鋒愣了一下。
吃兔子竟然就是福氣嗎?
那我可還沒有提到美味至極的燒烤兔肉呢!
如果再搭配一杯冰鎮啤酒或者清爽果汁,那就更完美了~
“姥爺,那兔子皮呢?”
老人家猶豫起來,家里有幾件衣服,都是陳建軍送來的。
不過如果這兔子大,可以做成一個帽子、手套給周靖,以方便冬天出海。
渤海冬天會大面積結冰,但今年缺少糧食,肯定需要在近海砸冰撈魚的。
如果有一套兔皮手套、帽子等,會舒適很多。
“行吧,兔子賣了,皮留下。”
陳鋒:“···”
“姥爺,您和姥姥以前有沒有嘗試過制作魚皮衣呀?聽說用魚皮做成的衣服既保暖又耐用,如果穿上一件這樣的衣服,肯定會感覺很特別。”
“而且魚皮衣還具有防水功能,可以在下雨天或者潮濕的環境下保持身體干燥。”
“魚皮哪能做衣服啊,一拉就爛了。”老人笑著搖頭道。
陳鋒心里嘆息,魚皮衣后世一件大幾千,現在居然沒有人知道。
東北的赫哲族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使用魚皮做衣服了,據說魚皮衣輕便、保暖、耐磨、防水,是赫哲人漁獵生活的好伴侶。
靠著魚皮衣,赫哲族在零下三十度的東北生存兩千年。
“姥姥,可以做的。”
巧的是,陳鋒第一次知道魚皮衣,還是上輩子的事。
那會兒,東北開發旅游業,廣西一群小孩子成了網絡極品紅人,開啟了東北探險游玩之旅。
在廣西“小砂糖橘”的刺激下,他和女友去東北旅游。
然后在導游的洗腦下,女友買了好幾件魚皮衣,準備帶回學校裝嗶,他知曉了這種衣服的大致制作手藝。
剝下魚皮、風干十天、除去魚鱗、面粉刮油、木槌捶打、魚皮縫紉。
“我在北海圖書館看到過制作方式,就是用魚皮做成皮衣,適合冬天保暖。”
這是真事。
原身在北海圖書館,的確曾經看到了一本游記。
這是清末闖關頭時一位讀書人進入東北,后來受不了嚴寒,又重新入關寫下的日記,里面談到了詳細制作過程。
姥爺看他認真的樣子,疑惑道:“真的可以?”
陳鋒也不確定,說道:“書上說東北那邊有個民族,用了幾千年的魚皮衣,不過他們赫哲族主要用的是大馬哈魚。”
“每年黑龍江大馬哈魚7-11月會逆流進入江河產卵,成為東北少數民族的主要食物來源。”
“成年的大馬哈魚比較大,體長50-100厘米,因此剝下來的魚皮也比較大,不用多次縫制。”
姥爺目光一亮,高興道:“東北的魚可以做,我們渤海的魚肯定也可以做,大馬哈魚長,我們的刀魚也不錯啊!”
現在的渤海刀魚不是日后養殖的20-40厘米,野生成年刀魚一般60厘米上下(近海,非淺海釣上來的幼魚)。
唯一的問題是刀魚皮堅韌度夠不夠,能否做成外衣,外衣不夠的話,做成內衣是否可用?
想到這里,他現在恨不得立即去抓幾百條成年刀魚。
“小鋒,你知道制作辦法嗎?”
陳鋒點點頭,把兔子給周定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