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站前廣場和幾十年后差不多,依舊人山人海,有區(qū)別的不過是來來往往的行人罷了。
“去哪,咋去?”
“跟我走,帶你坐辮子車去!”
所謂的辮子車,其實就是無軌電車。
它是由架空接觸網(wǎng)供電,電動機驅動,不依賴固定軌道行駛的一種電車。
由于脫線就會失去動力,所以線要一直吊在半空中,看起來就像人的辮子,這才故此得名。
周喬帶著蔣苑坐上了103路,沒一會兒就抵達了動物園。
“我說你是不是坐錯車了?這附近也不像是有賣服裝的,看著還不如黑水路熱鬧呢!”
“呃……”
說真的,周喬也有點兒懵了。
畢竟大服批既不是景點,也不伴有歷史事件,高考都不考的玩意,她不知道也很正常。
但是,她當時在做決定時抖了個機靈。
既然商場是在九十年代中期建成的,那前身總該有的吧?
例如賣菜的多了,就有了早市,早市規(guī)模越來越大,后面就會考慮建立市場,正規(guī)劃管理。
而這個過程通常需要好多年,按理說她推算的時間線應該沒錯。
可這里除了一所動物園之外,放眼全是一條一條的拐彎胡同。
哪有一點兒喧鬧市場的影子?
就在這時,從她倆身后飄過來一聲京腔,“姑娘,您二位是來倒騰服裝的,是吧?”
周喬和蔣苑一起回頭望去,可看到說話的人,她倆又不免驚訝到相互對視。
因為這人他倆見過,一路上就睡在蔣苑那排的上鋪,是位上了年紀的大叔。
想不到偌大個京城,現(xiàn)在居然又在這遇見了。
見她倆都不說話,對方笑了,“別害怕,我不是壞人,看著那家老京城炸醬面館沒?那就是我們家!等我把這半袋子土豆送進去,我親自帶你們去!”
周喬羨慕極了,二環(huán)開面館,整好了比搶銀行都快。
關鍵它合法啊。
蔣苑戒備心比較強,“還是別麻煩了,你給我們指一下方向就行。”
“我指一下?離這兩公里呢,得拐好幾個彎,沒個明白人帶路,你倆一上午就跟著瞎兜亂轉吧!放心,我不是壞人,再說這馬路上人來人往的,有事你倆就喊唄!”
周喬直接答應,“好,那我們在這等您,先謝謝您了。”
做為一個曾經(jīng)資深的老北漂,以她對這里的熟悉程度,完全不必表現(xiàn)得十分拘緊。
對方動作很快,放下麻袋又換了雙三緊鞋,喊上她倆就一路朝南走。
“請問怎么稱呼您合適?”周喬率先開口。
“我姓關,叫關建山,今年五十八了,關叔還是關大爺隨你們叫,人活著高興就好!”
穿書八零:發(fā)家從擺攤開始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