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全國第一家大型綜合超市門前,別說盧雷,就連她的內心也跟著變得激情澎湃的。
可等進去以后,他倆的心頓時就涼了半截。
尤其是周喬,要不是名字和開業時間對得上,她甚至一度懷疑是不是走錯地方了。
這個所謂的全國第一家大型超市,它的占地面積也就只有兩百平方米。
這么說吧,假如一次性擠進來一百個顧客,大家伙就誰也別想轉轉身。
光想想,都有種春運的即視感。
不過,這不是重點,畢竟它開得早。
但最令人沒想到的是,這里只就賣肉和蔬菜這兩種商品。
不僅沒有零食、玩具、化妝品、電器、服裝區等等,就連魚和雞蛋也沒有,而且價格比附近菜市場要高出5%-40%不等。
什么概念?
比如說豬肉外邊賣1.8元/斤,這里賣2.5元/斤。
乍一眼覺得不就是差七毛錢嗎?
細算算,七毛還能再買四兩!
看著擦身而過的京城人,幾乎各個都吐著舌頭出去的。
盧雷也覺得這和他想象的,還有周喬給他描述的,根本就不一樣。
“嫂子,我感覺這種模式不太行。你看買東西的基本都是老外,雖然他們嘀里嘟嚕說的啥我也聽不懂,但看表情明顯就是不滿意。我納悶,這么干真的掙錢么?”
“這么干肯定是差點兒意思,但人家也不是沒有優點,你看不設柜臺,只設貨架,顧客想要什么一律自取,門口統一結賬,相比傳統的供銷社,這算不算一大突破?”
經她這么一提醒,盧雷的目光立刻穿過人群,朝蔬菜貨架方向望了過去。
說真的,這個大號冷柜讓周喬也挺意外的。
她知道國家早在79年,就從新加坡引進了第一條冰箱生產線。
當時生產的小冰箱外觀都是綠色的,高度大概一米二左右,價格平均在兩千到四千元不等。
普通工薪階層,對此肯定是望塵莫及。
像眼前這樣的大冰柜,以前更是連見都沒見過。
所以有不少人都圍在周邊看新鮮,灰藍色的中山裝,軍綠色的大衣跟這種現代化設備同框,還真讓人產生一種時空交錯感。
兩百平米沒多大,不一會兒就轉完了。
盧雷的臉上盡是失落,“來這一趟學是學著了點,可還沒有你在火車上給我講得多呢。”
“你別急,關大爺不是說了嘛,這種外國人開的超市也就是聽著新鮮,實際上不太適合國內普通百姓,”
說著,周喬再次打開那張紙,“他還建議咱們不如去自選商場看看,全京城光這兩年一共就冒出來五十多家呢。”
兩個人說話間,也就走到了公交車站。
“嫂子,那咱們去哪個?”
“就去月壇附近這個吧,關大爺說它開得比較早,而且也是離招待所最近的一個。”
說到自選商場,中午吃飯的時候,關建山還給他倆講了一個故事。
就因為“自選”二字太過于新鮮,這才惹出的笑話。
以前就聽說過,說有個外地客人,去店里買東西都不是從售貨員那里拿的,也不會立刻就給錢,這也導致了大家都以為這個地方就是已經實現了各取所需的地步。
于是,他也跟著從貨架子上拿東西,然后直接塞進兜里。
當然,最后他是在質安部里才知道“自選”的真正意義是什么。
公交車晃晃悠悠地穿梭在京城的馬路上。
盡管這里也同樣是寒冷的冬天,但整個城市都富有一種歷史的厚重感。
街道兩邊興起了各種店鋪,衣食住行,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