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趙麗穎和李和平倆人化裝成一對難民夫妻,混入老百姓中往北走。
鬼使神差,他們也到了梨花塢。
何大林一個人去淝河里捕魚去了,家里只剩下花兒和她的母親。
現在洪水已退下去了,何大林就到淝河與淮河交界的地方,這里的魚最多,并且是那些個很值錢的魚,比如鲹子魚、鱖魚等。
“冬吃鰱子夏吃腰,二把月里吃鱴刀。”這是沿淮兩岸人們婦孺皆知的口頭禪,意在炫耀淮河里的魚。
這淮河里的魚呢,就是與眾不同。那個鮮爽,那個嫩美,真是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掉。
因為淮河魚都是在浩浩蕩蕩流動著的活水中長大的,呈流線形,魚的活動量大,體態瘦,條子美。絕對不象池塘里的魚兒大腹便便,富態十足,吃起來有一股泥腥味。
日夜奔流的淮河還出神的奇,不但叫你能夠吃上魚,而且一年四季吃上不同的魚,讓人羨慕,令人垂涎。
不是嘛,“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的歌謠傳詠了多少代、多少人啊!綿延千里的淮河流域,被淮河閘攔腰阻斷,使上下游形成了一道人為的卡子。
特別是在閘下,為了保護河床不被湍急的河流沖刷,有意的拋下了大量的石頭。石頭與石頭之間的諸多縫穴自然便成了魚類棲身之地。好多好多的魚們便在此安家做窩繁衍生息。
那句口頭禪還流露出一條玄機,淮河里的魚是講究時令的。什么樣的季節出什么樣的魚,是有規律可循的。
比如春季里百花開,清清河水魚徘徊。這個季節主要產刀魚、鯽魚和鲹子魚。
刀魚,古稱鮆,學名魛魚、鱭魚。屬洄游魚類,是淮河里的報春魚。
開春第一鮮,刀魚首當先。此魚形體修長,頭大尾小,扁薄的就象篾匠所使的蔑刀,故稱鱴刀魚。
此物腮下生長須,象麥芒,周身多刺,腹部銀白,鱗片細碎,肉質細嫩,味美而芳香。
清明前的刀魚最具魅力,以肉細、刺軟、味香而馳名。
油炸,肉脆骨酥,馨香盈腔;清蒸上桌,在口、舌的輕泯細吮中,醇鮮味剎那間在唇齒間漾開,直沁心脾。
清明一過,刀魚的刺就會由軟變硬,其味其價也一落千丈了。
鯽魚簡稱鯽,為鯉科鯽屬,又名鮒魚,俗稱草魚蛋子、草魚殼子。頭短而吻鈍,體厚而腹圓,無須。
此魚生命力極強。人說有水就有魚,夸的就是它。因此有人戲稱它是草籽兒變的。
此魚肉質細嫩,營養價值高。最佳吃法是汆湯,湯汁白濃如奶,鮮香四溢,屬上乘滋補佳品。
特別是對婦女產后催乳,具有獨佳之處。一般人鐘愛“品”其頭,滋滋有味,清香裊裊,妙不可言。
鲹子魚是淮河最為常見的小魚,身如柳葉一樣狹長,扁平,鱗白如銀,又名白條魚。
這個小東西個性張揚,偏愛浮著水皮象箭一樣竄來竄去,也有人把它叫鲹條子或竄條子。
在水面上清晰可見其敏捷而矯健的身姿。烹飪方法甚廣,做小魚貼餅、干炕魚夾饃都招人喜愛。
最經典的是用它來做酥魚湯。將小魚斜切兩截,用雞蛋清、淀粉、蔥、姜、小茴香、辣椒混合物一裹,以熱油炸熟后拋于湯中同煮。幾分鐘起鍋,再佐以香醋,那酸香味直沖腦門,開胃又提神,非常爽口!
夏天里,水茫茫,大魚小魚排成行。尤其是盛夏,淮河雨水充沛,各色魚類進入活躍期。白魚、淮王魚、青鯖子、鳊魚、鱖魚等趕集一樣你爭我搶要當浪花中的主角。
白魚,也叫淮白魚,體長、個大、身扁。俗稱腰子、腰花。因其頭尾明顯向上翹撅,故稱撅嘴腰子。
其鱗細、色白、腮小、身瘦、口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