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方式,極有條理和辯證地將對方的話一點點地反駁回去,真切地達到了“反忽悠”,不,應該說是“反殺”的境界。
就如此刻,林初夏一臉認真地說“戴老師,我一直認為,‘人不輕狂枉少年’,不僅僅因為我們正處于風華正茂,能經(jīng)得起失敗,也不需要畏懼害怕失敗,更不需要盲從的年紀,從而能以一顆‘敢為天下先’的魄力和豪情而去嘗試,去拼搏,去為自己的人生和未來而努力一次又一次,如此,也就不會在事后發(fā)出種種徒勞無功的感慨、遺憾和吹噓。”
“這樣多愁善感的情緒,看似‘為賦新詞強說愁’,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當一個人被頹然喪氣的情緒籠罩久了,不僅會影響到自己,也會影響到周圍人,會讓人覺得這個人太過悲觀,即便是血濃于水的親人,對于這種仿佛‘祥林嫂’附身似的親人,也會在寬慰勸說過數(shù)次卻未果后,本著‘惹不起,還躲不起’的想法,而離得遠遠的,就更不用說同班同學和好友了。”
“即便,彼此間是‘不是姐妹,卻勝似嫡親姐妹’的親密無間關系,但是,少年人的三觀本就沒有成型,和這樣悲觀主義思想的‘姐妹’接觸久了,即便自己不愿意離開,卻也會被父母長輩們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理由約束著離開。”
“這些外因,我們先不提,單說內因,當一個人長久地處于悲觀思想里,面對命運給予的種種考驗和挫折,就會慢慢地生出畏懼之心,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最終,在和自己能力天賦相差無幾,甚至遠不如自己的旁人嘗試過,并取得相應成功的時候,再次陷入懊惱后悔的怪圈。”
“這樣的次數(shù)多了后,人也就被毀了。”
戴老師“……”果然,該說,林初夏這丫頭是典型的“不鳴則矣,一鳴驚人”嘛?瞅瞅,這么一番看似和今天這場談話無關的話,卻句句正中紅心,讓她忍不住就琢磨開來。就這般,被林初夏給“牽”著走了,竟忍不住生出了“易位而處”之類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