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啊,想多點,就能多做點準備,好過到頭來麻爪……”
林初夏抬手,和張莎等人道別后,就如同最普通不過的同學一般,混入了來自省一中和省實驗等學校,同樣在今天來省大參加物理省賽的同學隊伍里,按照準考證的指引,往各自的考場而去。
“統啊,說來,這還是前世今生,我第一次參加這般規模的競賽。”
稀稀落落的座位里,林初夏和周圍的考生一樣,一邊快速地檢查著試卷有無缺漏不清晰的地方,順勢察看了一遍題型,一邊在心里和系統分享自己這難得的小激動。
“宿主,你去年才參加過比這更大規模的作文和書畫競賽。”
“統啊,你都說了,那是作文和書畫,不是物理。”
不怨林初夏這般激動,要知道,這世上,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不能共存,這也正是藝術家和科學家最本質上的區別。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前世,雖然,她并沒成為一個藝術家,卻也并沒有點亮數理化這三方面需要的邏輯思維,就更不用說如理科班的學神學霸們一樣,在大量的題海戰術和伯樂型老師的指點下,挖掘出那些隱藏了許久,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的天賦。
而,天賦這玩意兒,為什么從古到今,引來無數人追求和探索?
不外乎它們來無影,去無蹤,無法用現有或未來的科學手段探測到,進而展開一系列的科學又嚴謹的訓練,將所謂的天賦潛力發揮到極致。
林初夏向來是個有自知之明的人,因此,她比誰都清楚地認知到,不論是現在,抑或是遙遠的未來,自己能在藝術一道上走多遠,那么,在需要邏輯縝密思維的理科上面的路就會相應地變得多么狹窄。
簡單地來說,只要是涉及到數理化方面的競賽,她只能和人拼勤奮,而不能拼所謂的天賦。
系統忍不住吐槽“宿主,你們年輕人中,不是流行這句話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初生牛犢不怕虎?”所以,還沒去嘗試,就開始妄自菲薄?有意義嗎?
林初夏撇嘴“統啊,聽你這么說,你們星盟時代已經研究出了激發出天賦,再或者,替換天賦的方法?又或者說,商場里沒擺出來的完美級別的基因液,就能做到這一點?”
系統想也不想地發來張“你在想p吃”的圖片,然后,不等林初夏說出任何威脅恐嚇的話,就又悄無聲息地匿了。
林初夏“嘖”了一聲,在老師喊“開始”后,立刻收回放在系統身上的那縷心神,和周圍其它人一樣,拿起紙筆,埋頭做起試卷來。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包括周主任在內的帶隊老師,結伴地站在考場不遠處。
而,不論是周主任,再或者其它老師,和旁邊的老師閑聊的同時,也會不露痕跡地打探對方學生尖子生的情況。當然,這期間,他們也會不由自主地抬頭,眺望被自家學校寄予厚望的幾位尖子生所在的考場,心里琢磨著這次比賽自家學校能有幾位進特訓班?又有誰的成績能排全省前十,進入復賽?
考場內的其它人是什么樣的感覺?林初夏不知道,而,眼下,拿著筆埋頭答卷的她,卻突然間就生出一種恍惚的不真實感。
這種感覺,怎么說呢?
前面,那些涉及到基礎,比較簡單,再或者,只是稍微變幻了下題桿,但屬于“換湯不換藥”式解題方法的送分題,林初夏不僅全都會做,還能輕輕松松就用出好幾種解題方法。
后面那些提升了難度,起到拉分作用的題,即便有那么一兩道題是老師沒講到過,其它參賽選手或靠蒙,或花大量時間來驗算,再填一個不那么確信答案的難題,林初夏依然游刃有余。
而,這種如魚得水的感覺,讓她癡迷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