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寧在大儒殿上提出法律改革,并且要廢除刑罰的事情,很快就在孔城里面傳開,繼而以最快的速度傳遍諸國,引起了諸國讀書人的強烈熱議,也遭到了諸國讀書人的強烈反對。
遼國的柯家讀書人抓住這一次機會肆無忌憚的攻擊杜寧的文名,在茶樓之中發表演講,毫不客氣的把杜寧罵了一個狗血淋頭。
其他的世家大部分也都持反對意見,只是他們的反應并沒有柯家那么極端激烈而已。
柯家的家主柯長浦在遼國的文壇上發表文章,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對杜寧進行了嘲諷,怒罵杜寧過于猖狂,認為杜寧大逆不道,竟然要廢除自古以來就有的刑罰,無異于是在顛覆人族的秩序,引起了諸國世家讀書人紛紛叫好。
秦家的家主秦文旭也一改之前對杜寧恭敬有加的態度,徹底撕破臉皮,也利用文壇上的手段把杜寧噴得一無是處,與之前對杜寧無比客氣的行為判若兩人。
也正是遼國兩位世家家主的帶頭,讓事情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許多讀書人紛紛上書圣院參奏杜寧,說杜寧已經喪心病狂,配不上文君之名,強烈要求圣院將杜寧嚴厲查辦。
但是圣院并未理會,雖然杜寧的主張觸犯了諸國世家的利益,可是連眾圣都無法判定杜寧《華夏新律》的優劣,大儒殿又如何敢判定?
杜寧身處孔城,每天會保持看文報的習慣,在《諸國文報》中,杜寧就可以看到柯長浦和秦文旭所發布的文章,其中可謂是字字見血,猶如刀槍一般,無比的厲害。
這讓杜寧感到無比的驚訝,柯長浦和秦文旭竟然有如此出眾的文采。
杜寧看著文壇上那么多反對自己主張的文章,心中不僅沒有半點生氣,反而更加堅定自己的想法。
諸國讀書人反應越是強烈的話,就越是證明諸國世家都無比依賴刑罰,因為世家可以擁有減輕刑罰的特權,所以可以借著這個特權肆無忌憚的欺壓平民百姓,而平民百姓卻不敢反抗世家子弟。
一旦取消了刑罰,就等同于讓諸國在法律方面失去優勢的特權,即便是世家子弟犯錯,也要和百姓們一樣遭受到應有的懲罰,這讓諸國世家讀書人無法接受,那樣一來就顯得和百姓們地位相同,無法彰顯世家讀書人的優越感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杜寧就必須要下定決心主張改革法律廢除刑罰,讓貪官污吏不得借助刑罰對無辜的人屈打成招,更不能讓諸國世家仗著在法律方面的特權而胡作非為,去欺壓本就是弱勢群體的百姓,才能減少衙門公堂上的冤假錯桉,才能讓百姓們的人身安全和利益獲得做大的保障。
還有另外一些讀書人反應也很激烈,他們都是法家的讀書人,對于去除刑罰方面有著極端的抵觸。
戰國時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就是一個主張“以刑去刑”的人物。
《商君書》中有這么一段記載。
行罰,重其輕者,輕其重者,輕者不至,重者不來,此謂以刑去刑,刑去事成。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執行刑罰,對那些犯輕罪的人用重刑,對那些犯重罪的人用輕刑,那么犯輕罪的事就不會再發生,犯重罪的事也不會有,這就叫用刑罰去掉刑罰,刑罰去掉了,國家的事情也能辦成。
商鞅變法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歷史發展,通過改革,秦國廢除了舊制度,創立了經濟發展的新制度,創新了政治,發展了經濟,加強了軍事。
但是商鞅也有一段負面的評價,商鞅執法嚴酷,曾在渭河邊一日處決囚犯七百人,河水因此變紅,號哭之聲驚天動地,商鞅嚴格執法、濫用酷刑的行為招致普遍的怨恨。
法家的韓非子也主張施行嚴刑峻法,表面看來是冷酷無情,與儒家常說的仁愛相去甚遠。
可是韓非子嚴刑峻法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