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驚鴻的心中堅信,既然杜寧能夠開創(chuàng)出杏壇圣地,能夠當上半圣彭星河的老師,那么以杜寧的資質(zhì),將來也必定能夠封圣!
“只可惜未能親眼看見杜寧開創(chuàng)杏壇圣地,也不曾親眼看見他詞成傳世,倒是一個遺憾……”
葉驚鴻由于公務繁忙,故而沒有參加杜寧的講學傳道,讓葉驚鴻感到幾分可惜。
因為云國蘇州文院也要舉辦中秋文會,需要他這個院君主持大局,若不是因為實在走不開身,葉驚鴻又何嘗不想前往嵐州城聽杜寧講學傳道?又何嘗不想親眼目睹杜寧寫出傳世之詞呢?
葉驚鴻稍微嘆了口氣,然后他使用鴻雁印傳書,將這個好消息傳達給了南平府文院的東方雄,也讓南平府的朋友們也跟著一起高興高興。
除了杜寧開創(chuàng)杏壇圣地的事情之外,在中秋文會之上,杜寧的《水調(diào)歌頭》與張石松的《望月懷遠》也成了諸國文壇之上熱議的話題。
一首傳天下詩,一首傳世之詞,成為了一段廣為流傳的佳話。
張石松在遼國文壇上發(fā)布文章,稱已經(jīng)收到了杜寧的回禮,雖然他并沒有與杜寧見面過,卻無比的仰慕杜寧的才能,他會將《水調(diào)歌頭》珍藏起來,代代相傳下去。
許多遼國讀書人氣得不行,特別是秦家和柯家的讀書人,對張石松的這個行為非常的不滿,張石松這么做法簡直是在助長杜寧的文名。
也有一些遼國人則是稱贊張石松的高風亮節(jié),沒有因為文壇相爭而與杜寧結下仇恨,這樣的胸襟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大儒!
張石松的品德,讓大多數(shù)云國讀書人很是好感,也讓不少云國讀書人對張石松很是稱贊。
因為杜寧在嵐州文院開創(chuàng)杏壇圣地,成為杏壇之主,諸國讀書人皆前來嵐州游玩,一同探索杜寧的法家圣道新思想。
一時之間,嵐州名揚人族,成為諸國讀書人向往的讀書圣地。
同時,還有許多法家讀書人意識到自己曾經(jīng)錯誤的想法,皆來嵐州向杜寧賠禮道歉,并希望能夠成為杜寧的學生,學習杜寧的法家圣道思想。
杜寧欣然接受了這些人的道歉,都將他們收為弟子,傳授他們自己的法家思想,在嵐州文院廣收弟子。
儒道讀書人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