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步兵炮’是世界上第一款沒有后坐力的大炮,也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步兵炮,因為幾個步兵就可以扛著它到處跑。它可以架在三腳架上射擊,以保證射擊精度,但是緊急的時候它甚至都可以直接扛在肩膀上發射。
它發射的84毫米炮彈,能非常有效的對付各種堡壘。當然,這東西的射程比較近,直射距離只有4百米左右。所以在使用的時候,你也已經進入到了敵人的步槍的射程內了。”
“四百米,就是放一頭大象在那里,英國人也打不中的。”一個戰士不以為然的道。
“這個炮沒有后坐力?這怎么可能?這不符合牛頓第三運動定律呀?”連長鮑勃問道。
“也不是完全沒有后坐力,只是比較小而已。”諾阿迪埃回答道,“這種炮的后部有一個噴口,在發射炮彈的時候,一部分火藥氣體會從后面噴出,從而產生一個相反的后坐力,抵消了原本發射炮彈的時候的主要的后坐力,所以就沒什么后坐力了。當然這也意味著,這門炮在發射的時候,后面不能有人,要不然,后面的人就要變成烤鵝了。另外,這門炮也不能在封閉空間內發射,發射的時候,后面不能有墻壁或者陡坡,要不然反彈回來的火焰能把炮手變成烤鵝。”
相比后世正宗的古斯塔夫無后座力炮,這個時代的法制無后坐力炮在性能上要差很多。后世的古斯塔夫無后座力炮采用了鈦合金炮管和炭纖維纏繞技術,使得這門炮的空重僅僅只有6.6公斤。
但是在這個時代是沒有這些玩意兒的,所以法國人的“古斯塔夫”的炮管就是實打實的鋼管,而且因為鋼材質量也不能和后世相比,所以,還得再稍微厚一點。然后在加上尾噴管加工技術水平和后世差距也很明顯,所以尾噴管也重了一大截,最后弄下來,整門炮僅僅炮身部分,重量就超過了三十公斤。所以雖然理論上這門炮能夠肩扛發射,但如果不是個壯漢,還真扛不動這東西。只要有可能,最好還是配合三腳架使用。
因此這門炮需要的人員也不少,兩個輪流背炮管的人,一個背三腳架的人,還有三個背炮彈的人,再加上四個負責保護的人,正好一個班。也算是重新定義了班用武器。
不過這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這完全算不上是什么缺點——這樣輕的大炮,哪怕直射只能打四百米,那也是做夢一樣的武器了。至于說一門炮配備一個班的人,那不是常態嗎?
真正讓愛爾蘭人感到頭疼的,還是這種大炮的炮彈太貴。雖然考慮到愛爾蘭人沒錢,考慮到支援愛爾蘭人民的解放事業在戰略上的意義,所以愛爾蘭獨立軍在法國人那里訂購武器的時候,能拿到的價格甚至比法國軍隊自己購買這些東西的時候能拿到的價格更低。但是這種使用了觸發引信的炮彈的價格還是太貴。以至于當拉塞爾會長得知這種大炮的炮彈的價格之后,還是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這個炮彈,真是,真是比一輛附帶著四匹馬的馬車都貴了。只要想想,一炮下去,以兩者樣的馬車就飛了,要是沒打中,那就真是讓人心疼。”
拉塞爾都發出了這樣的感嘆,作戰部隊那邊就更別說了。他們甚至規定,如果在作戰的時候,打歪了,沒打中目標,炮手就要受記過處分。據說有些指揮官在得知這東西的價錢之后,甚至感嘆說:“這東西這么金貴,能用炸藥包爆破筒的時候,就盡量用炸藥包和爆破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