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朗達爾·穆斯塔法·帕夏對于巴格拉季昂的部隊的猜測基本上倒也不錯,巴格拉季昂的部隊輕裝奔襲,他們攜帶的物資的確不多,經過一整天的戰斗,彈藥也的確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匱乏。而他的位置也使得俄軍的確很難甚至是無法向他派出補給隊。
但是巴格拉季昂將軍的軍隊,彈藥匱乏的程度卻比阿朗達爾·穆斯塔法·帕夏估計的情況好不少。這主要是因為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因為戰場控制在俄國人的手中,所以打完了仗之后,摸尸體的權利在俄國人的手里。雖然土耳其人第一天的進攻主要就是想要靠那些雜魚來消耗巴格拉季昂的子彈,所以這些雜魚身上帶著的彈藥普遍比較少,但是少歸少,總還是有的,就好像天牛幼蟲,雖然小了點,但是去掉頭之后,總還是有些蛋白質的。
所以在打掃戰場之后,俄國人還是獲得了一些彈藥的。另外因為沖上來的主要是訓練不足,士氣也不夠高的天牛幼蟲,啊,不對,是蘇丹親兵。(蘇丹親兵曾經是奧斯曼最強大,最可怕的軍隊,一度和東方某個國家的某支軍隊一樣,獲得了“某某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名聲。不過,到了如今,這支軍隊也開始遇到了和東方某國的那支軍隊相似的問題。不過老實說,蘇丹親兵比起東方某國的那支軍隊,還是要強不少的,至少他們還是能當輔兵來用,甚至在督戰隊的督促下,他們還是能往俄國人的陣地上沖一沖的。還不至于像東方的那支軍隊那樣的熱愛藝術,熱愛和平。)
蘇丹親兵們呢,如果是大家用子彈對射,那哪怕傷亡大一點,他們還能支撐一陣子。如果俄國人和他們對射,那么消耗俄軍子彈的任務還是能完成一些的。
但是巴格拉季昂將軍很快就看出了,進攻過來的都是些什么貨色。于是他向部下們下達了這樣的一條命令“放他們靠近,不準開槍,等他們近了,就用刺刀把他們打下去!”說起來,俄國陸軍一直以來的信條——子彈是笨蛋,刺刀是好漢——就是被蘇丹親兵們慣出來的。
事實也證明,刺刀的確是對付蘇丹親兵的最佳手段,俄軍在第二道戰壕中等待蘇丹親兵們接近第一道戰壕。蘇丹親兵們在靠近第一道戰壕的時候,胡亂的扔了一輪手榴彈,弄得包括巴格拉季昂在內的俄國佬心都疼了。
“該死的狗東西!不要亂丟!那都是我的!都是我的呀!”
然后呢,俄國人的戰壕挖得很特別,第二到戰壕和第一道戰壕只有十來米米遠。手榴彈爆炸的硝煙還沒有散去,伊萬們就挺著刺刀,嗷嗷叫著撲了上來。然后呢,然后自然是蘇丹親兵們紛紛轉過頭就跑,然后伊萬們一路追著捅,捅完了便都蹲下來摸尸體,看看爆出點什么沒有。
總的來說,蘇丹親兵爆東西的概率不高,而且爆出來的都是些低端白板貨色。就算帶了點前綴,基本上也是“劣質的”,“損壞的”,“破碎的”之類的。比如手榴彈吧,基本上都是土耳其自制的貨色,(在塞利姆三世的改革中,奧斯曼土耳其也在法國人的幫助下建起了兵工廠,開始生產一些新式武器。然而因為管理混亂,貪污挪用、偷工減料的情況相當嚴重,所以生產出來的東西不但品質不好,經常會有“破碎的”、“損壞的”之類的前綴,而且價格還不便宜。這樣的東西當然就都丟給了蘇丹親兵。)就連來自英國的帶著“劣質的”前綴的低價山寨貨都不多,至于正宗的帶著“超強的”前綴的“波拿巴小甜瓜”那更是想不都要想。
不過有總比沒有強。所以打了一天之后,俄國人在彈藥上的損耗,其實還真的不算特別大。
第二天一早,晨霧剛剛散去,阿朗達爾·穆斯塔法·帕夏便派出了他最精銳的軍隊開始對巴格拉季昂的俄軍陣地發起了決定性的進攻。他將那些昨天被殺怕了的蘇丹親兵留在后面,并且留下了一部分的督戰隊,監督他們抵擋庫圖佐夫的軍隊的進攻。然后便用最為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