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人員上的損失,物資上的損失同樣巨大,因為尼德蘭派出的士兵少,所以他們的那條船上裝的東西最多。沉沒的這條船上,有大量的煤炭,還有火藥、藥品,以及好幾門大炮。
好在剩下的兩條運輸船上也有這些東西。本來依照“歐羅巴航運聯盟”的想法,每條船上專門只裝一種貨物,這樣無論是裝船還是卸貨都更方便。但是法國海軍卻規定,每條運輸船上都要均衡地裝載物資,以確保一旦有船只毀于海難,整個軍隊不至于因為缺乏某種物資而陷于癱瘓。
另外,被重創的那條運輸船上的物資損失也不少。不過因為暫時無法卸貨,所以具體的清點也沒法進行,不過考慮到大炮什么的比較結實,應該不會損壞得太嚴重。
經過了這一戰之后,聯合艦隊重新制定了安全策略,首先在海灣的入口,設置了瞭望哨,增強預警能力。同時規定三條殖民地巡洋艦每天晚上必須有一條生火待命。
損失了一條運輸船,煤炭本身就緊張了。而另一條受了重創的運輸船上面的煤炭的損失情況,也還不是很清楚。所以,也有人提出,這樣做會不會導致將來艦隊缺乏燃煤,回不了歐洲。
對此,菲利普·特雷維爾先生做出了這樣的回答“和開普敦,以及法國和尼德蘭的友誼相比,這幾條軍艦的價值微不足道。所以只要能打贏這一戰,這幾條軍艦能不能回歐洲并不重要。再說,將來開普敦光復了,法國還要為歐洲打通通往印度的航道。到那個時候,也許我們在開普敦的東邊也會建造一處港口,和開普敦的尼德蘭盟友守望相助。那這幾條船就更不需要回去了。是在一定要回去,也可以讓國內再派一條運煤船來嘛。”
于是這件事就這樣定下來了。不過此后英國人的軍艦也在也沒來過這里了。
大部分的法國士兵也離開了海灣,碼頭也漸漸的搭建了起來。大概二十多天之后,碼頭終于搭建好了,各種物資以及至關重要的大炮開始從船上被卸了下來。南部非洲的軍事局面便完全被改變了。
不過在這個時候,法國人的心思其實已經不太在開普敦了,法軍來了一個營,但是真正跟著尼德蘭民兵們一起去了開普敦附近的卻只有兩個連——當然他們帶上了還剩下的所有的四門大炮。至于剩下的一個連,卻往幾位地理學家和港口建設專家一起往東方去了。據他們的說法是法國需要在更靠東一點的地方尋找一個適合建造港口的海灣。
不過尼德蘭民兵那邊并不缺步兵,所以法國人調一個連去搞地理考察,巴貝爾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好的。別的不說,在開普敦東邊有一個法國殖民地,也能減少一些祖魯黑叔叔帶來的麻煩。
這個時代的開普敦殖民地的范圍還遠遠沒有后來的南非那么大,整個控制范圍也不過就是開普敦周圍的一百來公里而已,真正的核心區域就是開普敦附近的那處河谷區域。而這個時候的尼德蘭移民,對于更東邊的高地地區,其實并不是很在乎,也還沒有表現出向那邊擴張的意愿。在原本的歷史上,如果不是因為英國人的各種政策弄得他們不得不離開開普敦附近的河谷地區的話,他們其實并沒有多少前往東部高地的意愿。
只是作為營長的萊昂·貝爾蒂埃居然決定親自帶著探險連隊,而將主力全都交給菲利普來掌管,這卻是有些出乎大家的預料。
萊昂也給了菲利普一個解釋。他告訴菲利普,在探險隊當中,有一個人是“某個大人物”的弟子,正在進行一個可能獲得“普羅米修斯獎”的研究項目。具體的情況他也不是很清楚,但是他必須保護這位學者的安全。
菲利普自然知道“某個大人物”是誰,能成為他的弟子的,那也肯定是大人物,至于他的弟子來這里干什么,菲利普知道,不該問的事情不要問。
于是菲利普便帶著兩個連以及四門大炮,和巴貝爾的民兵一起前往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