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敦,而萊昂帶著那個連,護送著二十多位“專家”,往東邊去了。
當大炮到達了開普敦的城下之后,整個的戰局便完全改變了。
這四門炮都是后裝線膛鋼炮,在有效射程和精度上遠遠的超過了開普敦的堡壘上的那些看起來要大得多的鐵炮。
一般來說,堡壘上的大炮因為對射界內的目標都進行過校射,所以精度是要超過外面的攻城炮的。不過這個一般,是建立在雙方的性能差別不大的基礎上的。但是開普敦堡壘上的那些鐵炮,在性能上和法軍的后裝線膛鋼炮差距太大,以至于完全處在了只能挨打不能還手的地步。
而后裝線膛炮雖然看起來小小的,但是因為采用了全新的發射藥,以及更高的膛壓,所以在威力上甚至也遠遠超過了那些看起來要比他們大得多的老式大炮,包括炮口動能都是如此。
當然更可怕的是這東西的精度實在是高的可怕,以至于它甚至都可以在英國人的鐵炮的實心炮彈的有效射程之外,用穿甲彈直接命中英國人的炮位。
當然,百發百中是做不到的,但是五六發擊中一發還是很有可能的。當然,英國人的大炮夠多,慢慢地敲,也還要敲好一陣子。但是誰都看得出來,開普敦很難守住了。
不過英國人還是抱著一線希望的,那就是希望英國海軍能夠在戰斗中獲得優勢,然后派出援兵——他們還不知道北大西洋海戰的結果呢。
當然城外的法國人用宣傳彈向他們宣傳了法國海軍在北大西洋海戰中的決定性勝利,不過城里面的英國人并不太相信。
而且英國也知道,法國人的大炮,用的發射藥和炮彈都是特制的,在南非是根本不可能得到補給的,所以他們還希望,法國人那邊會出現炮彈數量不足的問題。
為了引誘法國人浪費炮彈,英國人甚至還在城內征用了居民家里的木頭柱子。他們給木頭柱子涂上黑色的油漆,冒充大炮,以吸引法國人的火力。
一開始這一招還真的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這件事情還是走漏了風聲。法國人很快就不再上當了,他們如今總是讓尼德蘭民兵拿著爆破筒佯攻,只有在看到堡壘上的火炮開火之后,才對開火的炮位進行炮擊了。
英國人懷疑是還在城內的尼德蘭人給城外的人通風報信了。因此有人提出要將城內所有的尼德蘭人,無論男女老少都殺光起來。但是總督大人在考慮了如今的局勢之后,否決了這一提議,只是將這些人嚴密地看管了起來。而且總督大人還和一名頗有點影響的尼德蘭人在私下里說了些什么。
很多英國人都在傳,說總督其實想要和城外的家伙談判,為大家贏得一個好一些的投降條件。這當然是謠言,但是在傳這個謠言的時候,大家都會加上一句“總督大人真是個深謀遠慮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