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巡防艦,所謂大型蒸汽巡防艦,是法國海軍最新的帶有實驗性質的軍艦,它在排水量上已經達到了二級戰列艦的水平,也就是兩千三百噸左右。
除了排水量大增之外,她還使用了不少的新技術。首先是鋼制的龍骨。
在這個時代,建造戰艦需要的龍骨可是來之不易的戰略資源,雖然已經有了龍骨拼接技術,但是拼接龍骨的強度顯然是無法和直接長成的一棵巨樹相比的,而且拼接的使用也是有很大的限制的。所以,龍骨已經嚴重的限制了軍艦以及其他船只的大小。
但是便宜的鋼材的出現改變了這種情況,鋼鐵要比任何木料更堅固,而且想要弄多粗,就可以有多粗,想要多長,就可以有多長。唯一的問題就是鋼鐵在海上環境中很容易銹蝕。而一條船的其他部件大多都是可以更換的,但龍骨卻是無法更換的。一旦龍骨發生嚴重銹蝕,那幾乎就意味著這條船整個的完蛋了。
當然,這并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比如說在鋼當中加入鉻來制成不銹鋼。事實上在軍工復合體的實驗室里,不銹鋼已經出現了。但是鉻才剛剛被發現,而且它的提取并不容易,這使得不銹鋼的成本相當的高。而且,軍工復合體目前在實驗室中弄出來的不銹鋼的抗腐蝕能力還不足以對抗海上的鹽霧環境,而且強度相比普通鋼材也很一般。所以,這種技術并不適合被用來制造戰船的龍骨。
另一種相關技術就是給整個的鋼制龍骨鍍鋅了。在地球上,鋅的儲量要遠遠少于鉻,但是它的提煉卻并不難,某神秘的東方大國早在一千年左右就已經能大量的生產金屬鋅了,直到十九世紀,金屬鋅都是某大國出口的拳頭產品之一。
鋅的熔點很低,這使得鍍鋅的工藝也相當簡單,不需要電鍍什么的,只需要采用熱浸法就可以了。
這條戰艦的龍骨,就是采用了這種技術。
鋼制龍骨的使用,使得這一條兩千多噸的大家伙的造價反而相對下降了一點。而節省的建造時間則更為明顯。
這條船依舊采用了蒸汽和風帆混合動力,但是裝備了兩臺更大的蒸汽機,并且配備了雙螺旋槳。
當然,蒸汽機和煤艙占據了大量的空間導致這條船依舊只有一層完整的炮甲板和一段很短的低層炮甲板。
不過相比過去的“平等號”,“自由貿易號”的火力還是要強了很多。它擁有整整二十門110毫米口徑的后裝式線膛炮。其中兩門裝在艦首部分,其他的十八門分布在軍艦的兩側。上層炮甲板每側七門,二層炮甲板每側兩門。
大炮的數量雖然只增加了兩門,但是每門大炮的射速和威力都大大地增加了。
“自由貿易號”已經在近海區域完成過多次的航行測試了,不過跨越大西洋的航行,對她來說,卻還是第一次。而這種遠航,也是設計她的目的航行到新大陸,以保衛新舊大陸之間的自由貿易。
事實上,這條船還沒有完全做好進行這樣的遠航的準備,只是海地的局面的變化,急需一條能震得住場子的軍艦。拿破侖才向海軍提出了讓“自由貿易號”提前進行遠洋航行的要求。
維克托上船后的當天夜晚,這條船便駛出了港口,向著茫茫的大海航行而去。
“自由貿易號”的速度并不快,平均起來,也就7節左右,當然這是因為他們并沒有啟動蒸汽機,而在完全依靠風帆航行。“自由貿易號”的煤艙雖大,但也是支持不了跨越大西洋的航行的。
維克托以前并沒有乘坐海船出遠門的經歷,所以一開始對海上的日子倒是很新奇。不過這新鮮勁很快就過去了,日子一下子就變得單調無聊了。跨越大西洋的航行需要一個多月,這一個多月里,維克托能夠看到的除了藍色的天,就是藍色的海,除了藍色的海,就是藍色的天。
偶爾,他們也能遇到一兩條其他的船,不過這些船只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