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咚咚咚咚叮叮~
楊秋琳手心有些潮,她聽不出但能感覺到,女兒的鋼琴技能又進步了,另外在這環境里,楊也沒有半分緊張,真好。
在邊上,袁芥同樣注意看著,他觀察的內容更多一些,技法之外,有更多東西可以評估。
這首曲子的演奏技巧并不太難,因此被演奏的機會也非常之多,更是許多鋼琴初學者愛不釋手的曲目。
但有時候,簡單反而沒那么容易。
中規中矩是一種彈法,有個人風格也是一種彈法!
當代的每一個鋼琴大師和鋼琴家都彈過這首曲子,每個人都彈出不同的感受。
音樂的本質是什么?
用振動來挑撥調動情緒產生共鳴而已。
有本事的人拿柴火棍敲個破碗也能挑動些情緒。
有些人只能挑動自己的,有些人能挑動別人的,而眼前這個少女,能讓所有人都陷入音樂的情緒之中。
……
悲愴結束之后數秒鐘,掌聲響起,楊并沒停下,只是側頭微微躬身。
然后十指回到黑白鍵上,直接彈起了下一首曲子,拉三,也就是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
袁芥抱著肩看著餐廳里客人的表情,感覺他們在一個小時后,心里會大喊這頓飯值了。
不過,他倒是擔心這樣彈,女孩的體力會有問題。
特別是這首拉三。
有位著名的音樂學者形容演奏一次“拉三”在體力上的付出等于“鏟十噸煤”。
就連拉赫瑪尼諾夫本人作為鋼琴獨奏者在紐約首演時,都把自己這首協奏曲戲稱為“大象之作”,比喻其龐大與沉重。還說,能把這首鋼琴協奏曲演繹好的只有霍洛維茨。
還有澳大利亞的音樂家傳記影片《閃亮的風采》描寫過鋼琴家因演奏“拉三”而導致精神崩潰,由此可以籍此想象出“拉三”所具有的情感震撼力!
……
震撼!
袁芥滿眼熱切。
從始至終,從第一個音符敲響到最后余音消散,掌聲響起。
一個十七歲都不到的女孩,能把號稱世界難度第一的拉三彈到這個樣子!
那這已經不是哪個音樂學院要不要錄取她的問題,而是她要在哪個音樂學院成長為大師的問題!
新星升起!
……
楊依然是側身點頭,依然沒有起身,繼續把手按向琴鍵!
李斯特的鐘,這是首超級練習曲,主要是以8度的來回跳躍,旋律性極強,以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演奏的《鐘》改編。
鋼琴家們經常在音樂會上演出的曲目,因為它可以充分表現出演奏家的高超技巧。
那么…也確實充分展示了女孩完美的鋼琴技巧!
然后…還沒有結束!
急速的旋律讓人覺得仿佛在頭頂上方和耳旁,不斷盤旋的“嗡嗡”聲特別悅耳,眼前一幅群蜂亂舞的可愛景象,野蜂飛舞!!
這時餐廳完全就是一座巨大的室內人物群像。
所有人,除了正在那巨大的斯坦威鋼琴前的美麗少女,所有的人,都是靜靜不動,只有在旋律極度炫動時,你才會看到他們的頭不由自主地跟著顫動著……
黃保的手也在不由自主地顫抖著,給老頭氣的!
“那個,伯德教練,時差你知道吧?我的監護人在中國,時差十三個小時,你看這時點他們都在做夢呢!”
“把號碼給我,我晚上會打。”
“可他們不會英語。”
“是么?”老頭懷疑地看著黃保,“那為啥你能進it?”
“中國父母,你懂的!”黃大天才聳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