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南荒
四人剛走出一里多路,便聽到身后有人喊,一回頭,便看見阿山氣喘吁吁地追了上來。
“沈大夫,等等!”
阿山一口氣跑到幾人面前,將肩上的包袱解下來遞給沈南依,“沈大夫,謝謝你救了我的孩子,這是梅娘自己做的一點臘肉和辣椒醬,給你們帶著路上吃,也不是啥好東西,你別嫌棄啊。”阿山說著,不好意思地撓撓頭。
沈南依沒料到他追了這大老遠,竟然是來找她的,她看著阿山遞來的包袱,臉頰唰地一下燙了起來,愣在那里半天不知該開口說些什么。
阿山見她沒有接,臉也有些熱了,執拗地又把包袱往前推了推,“沈大夫,你收下吧,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
沈南依抬眸看了他一眼,頓了一下,伸手接過,“謝謝。”
阿山聽到她道謝,嘿嘿笑了兩聲,撓了撓頭,“沈大夫,你說啥呢,應該謝謝你才是。”阿山退了一步,又看了看其他人,“那你們一路走好,我就先回去了。”說著,阿山揮了揮手,轉身回去了。
沈南依捏著包袱的手緊了緊,怔然許久,緩緩把包袱系到肩上。這是她第一次迎面撞上這樣赤誠的心意,熱烈滾燙,燙得她的心禁不住跟著顫抖。卻又仿佛從粘稠而又火烈的巖漿熔巖里,如泉水一般汩汩地沁出一汪甘潤柔和的春水來。
沈南依望著阿山遠去的背影,許久沒有回過神,直到最后,她張口輕輕地對著飄逝而過的風,向著阿山離去的方向,輕輕地說了一聲:“謝謝……”
那聲音很輕很輕,很快便飄散在風里。
經過一個多月的磨礪與相處,幾人之間算是互相已有些了解了。宋硯身上的書卷氣被粗糙的日子一點點打磨,他看起來倒似乎較從前更加閑散灑脫。
他現在看待事物少了些挑剔眼光,多了些包容與寬厚。他原先那些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自己與周遭格格不入的脾性,在南下越來越荒涼的景象里,變得愈加渾厚寬廣。
他們一路上穿過高山、河流、峽谷、沼澤,在越來越稀少的人煙和越來越貧瘠的土地上日日跋涉,終于在第三個月的末尾抵達南荒。
和地方官進行交接之后,趙甲和董達便要動身返回。來時路上耽擱的日子有些多,為了能及時回京復命,他們的歸途注定比來時更加辛勞。
臨行,沈南依把解藥給了他們。
二人接過解藥,立即服下。趙甲還有些不放心,“沈姑娘,這樣毒就解了嗎?以后不會有什么問題吧?”
沈南依看了他一眼,“信不信隨你。”說完轉身便走了。
趙甲和董達愁眉苦臉地站在原地好一會兒,才不約而同嘆了口氣,動身返回。
當地知縣也是個讀書人,歷經十一載才好不容易考上,來到這窮鄉僻壤當了個知縣。
宋硯的事他已經得知,還為此而感到頗有些惋惜。他著人帶著宋硯找個村子落腳。在宋硯他們離開后,他忍不住搖了搖頭,嘆了口氣。
這世間事,誰能說得準呢?今日高頭大馬春風得意,明日便可能跌落塵泥灰頭土臉。宋硯要在這里待五年,五年后會是個什么境況,誰也不知道。
宋硯和沈南依被衙門的一個官差帶進一個村子,人一帶到,那官差讓他們自己找個地方落腳,便離開了。
時已日暮,宋硯放眼望去,村子四面環山,村中都是草房,看上去都十分老舊了,似乎風一吹便要歪倒。村人的衣裳制式和京師的頗為不同,看不出是何種材質,且都布滿了補丁,甚至又舊又臟。孩子們在泥地上追逐打鬧,爬來爬去,鉆上鉆下,甚至在地上打滾兒,個個滿身的灰土,臉上更是泥垢滿面,一雙雙手都黑黢黢的。
若是放在從前,宋硯決計想不到這世間會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