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花,你看,這些天我都在考慮一個問題。”李向前突然開口打破了寧靜。
張翠花端著一碗熱湯,走到他身邊,關切地看著他,“什么問題?是不是窗戶還有什么問題?”
李向前搖搖頭,“不是窗戶的問題,是我們家里的情況。”他停頓了一下,仿佛在思索如何表達他的內心。
張翠花坐在他身邊,輕輕拍拍他的手,“你想說什么,盡管說,我們是一家人。”
李向前深吸了一口氣,目光堅定地注視著遠方,“這些年來,我們家里的生活一直依賴于外界,依賴于其他人的幫助和支持。現在食物緊缺,糧食又少了,我覺得我們不能再繼續這樣下去。”
張翠花默默地聽著,知道他的心情早已難以平靜。這些年來,他們一直在努力維持家庭的生計,但現實的殘酷讓他們經常感到無助和沮喪。
李向前繼續說道,“我想盡我所能,多做一些事情。不僅僅是種些蔬菜,我想嘗試更多的種植,也許還可以養點小動物,這樣我們就能更多地依靠自己。”
張翠花眼中閃過一絲驚訝和理解,“你是說,你想要擴展我們的種植區域?”
李向前點點頭,“是的,我今天去找老張頭問了一下,他那邊有幾塊荒廢的土地,可以租給我們。雖然現在看起來條件不是很好,但我覺得只要努力,也許會有收獲。”
張翠花靜靜地品味著他的話語,她知道這對李向前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決定。家里的生活,不再只是依賴于外界的援助,而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這種改變不僅僅是物質層面上的,更是心理和精神上的一種解脫和成長。
“向前,我支持你的決定。”張翠花柔聲說道,“你說得對,我們不能再一直依賴別人。即使困難重重,我們也要試著去做,至少這樣我們會有更多的希望。”
李向前微微一笑,感受到她的支持和理解。“謝謝你,翠花。我知道這條路不容易,但我會盡我所能,為我們的未來多爭取一些。”
他們的心在這一刻更加緊密地連接在一起,面對未來的不確定,他們知道只有相互扶持,共同努力,才能迎接每一個新的挑戰。
在這片四合院中,有一戶人家姓李,男主人叫李向前。他四十出頭,身材魁梧,臉上帶著一股堅毅的神情。李向前在一家國營糧食店工作,是個老實厚道的好人。他和妻子王春芳一起撫養著兩個兒子——大兒子李小虎和小兒子李小龍。生活雖然不算富裕,但一家人總能湊合著過下去。
然而,進入八十年代初期,整個國家都面臨著糧食緊缺的問題。計劃經濟下,糧票成為了每個家庭生活的必需品。糧食的供給不僅僅關系到溫飽,還關系到社會的穩定。李向前工作的糧店,每天早上天不亮就會有長長的隊伍,人們為了那一點點口糧而焦急等待,眼中透著無奈和期盼。
這一天,李向前起了個大早,匆匆吃了幾口昨天剩下的饅頭,便騎上那輛老舊的二八自行車,趕往糧店。他知道,今天的工作會格外忙碌,因為消息說最近幾天的糧食供應會更緊張。
騎車穿行在狹窄的胡同里,李向前聽到了鄰里之間的竊竊私語,幾乎都是在討論糧食的事情。張大媽家昨兒個剛分了半袋面粉,趙叔叔家的米缸已經見了底。這種窘迫的日子讓每個人都心中忐忑。
到了糧店,李向前看到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隊。人們的臉上寫滿了焦慮,似乎每一分每一秒的等待都在拉扯著他們的心。他趕緊走進店里,與同事們一起準備開門營業。今天的配給量有限,他心里有數,必須得合理分配,盡量讓更多的人能夠拿到一點糧食。
店門一開,人群便涌了進來。李向前和同事們迅速開始工作,一邊稱量一邊登記,手腳不停。隊伍中的人們時而爆發出爭吵聲,時而又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