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大家的擔憂,李向前沉默了一會兒,隨即抬起頭堅定地說:“大家別擔心,我們都是一個院兒的鄰居,有難一起扛。我這兩天在琢磨,既然大家都有困難,不如我們一起來想辦法,看能不能共渡難關。”
大家聽了李向前的話,都覺得有道理。于是,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李向前開始四處奔走,聯系四合院里的每戶人家,了解他們的糧食儲備情況,詢問他們能否拿出一些積蓄來集中購買糧食。李向前心里有個想法:與其各家各戶單獨采購,不如集中力量,統一購入,這樣可以省下一部分費用,也能更有效地分配糧食。
經過幾天的努力,李向前終于說服了大部分人。他們決定湊錢一起購入一批糧食。李向前主動承擔起采購的任務,他聯系了城外的一家糧店,經過一番討價還價,終于以相對低廉的價格買到了一批米面。他騎著三輪車把這些糧食拉回四合院,院子里的人們看到這些久違的糧食,不禁露出了笑容。
在分配糧食的時候,李向前格外小心,他考慮到每戶人家的具體情況,根據家庭人口數量和實際需求分配糧食。對于那些家里有老弱病殘的人家,李向前還特別多分了一些。他知道,這樣做可能會引起一些不滿,但他相信,只要大家有一顆互助的心,就一定能理解和支持。
隨著糧食危機的持續,市場上的糧價繼續上漲,李向前所購的糧食很快就消耗殆盡。然而,這次集中購糧的成功給了大家信心。四合院的居民們決定繼續采用這種方式,李向前也成了四合院里的“糧食管家”。他幾乎每天都要騎車去市場打聽糧價,和供貨商談判,盡力為四合院的人們爭取到最好的條件。
日子雖然艱難,但四合院里卻漸漸形成了一種團結互助的氛圍。大家彼此關心,有什么好東西都會想到一起分享。比如誰家做了好吃的,都會端上一碗到鄰居家,誰家有什么難處,大家都會主動伸出援手。在李向前的帶動下,四合院成了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有一天晚上,李向前正在家里算賬,門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他開門一看,是住在東院的王嫂。王嫂一臉焦急地說:“向前,不好了!老張頭家煤氣泄漏了,現在人昏倒在地上,快來幫忙??!”
李向前一聽,立刻放下手中的賬本,跟著王嫂跑到老張頭家。他一進門,就聞到一股濃烈的煤氣味,老張頭躺在地上,臉色蒼白。李向前毫不猶豫地沖上前去,把老張頭拖到屋外,又迅速關掉煤氣閥門。隨后,他掏出手機撥打了急救電話。
救護車很快趕到,老張頭被送往醫院。李向前陪著老張頭的兒子一起去了醫院,直到確認老張頭脫離危險后才放心回家。第二天,四合院里的人們知道了這件事,對李向前的贊譽聲不絕于耳。有人說:“向前真是我們院里的大好人,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他!”
然而,李向前卻并沒有覺得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他只是覺得,四合院里的每一個人都是他的親人,他愿意盡自己所能去幫助他們。也許正是因為有了這份真誠的付出,四合院里的人們才會越來越團結,日子也漸漸變得好起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糧食危機終于有所緩解。市場上的糧價慢慢回落,李向前也不再需要每天為糧食發愁。盡管如此,他依然保持著對鄰里的關注和關心。那些曾經一起共渡難關的日子,讓他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也更加明白了團結的力量。
幾個月后,天氣逐漸轉涼,秋風吹落了四合院里老槐樹的葉子。一片片金黃色的落葉鋪在院子里,讓這片熟悉的地方染上了一層滄桑的色彩。盡管糧食危機稍有緩解,李向前依然心里放不下,總覺得有些地方不對勁。
最近,院子里的人們似乎不再像以前那樣聚在一起閑聊。原本熱鬧的槐樹下變得冷清,大家經過時只是匆匆打個招呼,便急匆匆地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