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額度限制,信息公開披露,北向資金已經成為觀察外資參與中國資本市場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北向資金是否真的那么神?
都說北向資金是“聰明錢”,為什么這么說呢?
從2019年北向資金的流向情況與A股的后續(xù)走勢來看,北向資金在2019年確實做到了三次準確且大幅提前的擇時判斷,其中2020年初的這次操作更是讓許多機構都措手不及。
2020年農歷開年第一個交易日,國內投資者恐慌拋售,近三千只股票跌停,北向資金瘋狂掃貨,單日凈流入199.32億。截止到2月21日,大盤已經回到3039點,相比于2700點的低點,短短幾天的時間指數就上漲了12.5%,北向資金的買入的優(yōu)質股票很多已經收復節(jié)前的陣地并創(chuàng)新高。
北向資金對于A股來說是增量資金,是可以明顯地影響A股走勢的。根據北向資金的類別,我們可對其影響分析如下:
配置型資金主要是跟蹤國際指數的,比如跟蹤MSCI指數,跟蹤羅素指數等。
繼續(xù)閱讀
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理解這部分北向資金的操作。2019年5月28日,MSCI納入A股的權重從5%提升至10%,北向資金中的配置型資金在當天就完成了建倉。在2019年5月28日交易時間尾盤5分鐘,超100億資金借道滬深股通快速涌入A股,直接把滬市拉紅。
這也就是配置型北向資金影響A股市場的主要方式。
北京時間2月21日,知名指數編制公司富時羅素公布了其旗艦指數2020年2月的季度調整結果。本次季度調整如期將中國A股的納入因子由15%提升至25%。
根據此前富時羅素的官方測算,本次擴容預計將給A股帶來40億美元的被動資金流入。
北向資金屬于套利型資金
滬深股市和港股存在著幾個利差:個股間的利差、指數間的利差、匯率間的利差。
① 個股間的利差,是指在A股和港股同時上市的上市公司,其在A股和港股的股價并不一定一致,從而產生的利差。
② 指數間的利差,是指國內股指期貨品種和境外A股期貨品種(富時A50)的利差。
③ 匯率間的利差,是指港幣和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利差,還有在岸人民幣匯率和離岸人民幣匯率之間的利差。
這些因素的不同,使得交易過程中就有可能出現套利空間,那么套利資金就會為利而北上或者撤離。
總得來說,套利類的北向資金對匯率波動是非常敏感的,人民幣升值,北向資金大概率流入;人民幣貶值,北向資金則大概率流出。
簡單解釋一下:在股價沒有波動的前提下,若人民幣進入升值趨勢,那么買入持有A股后,在后面能換回的美金就多,就是賺錢,所以這個時候外資一般會流入;反之,人民幣如果進入貶值通道,外資就會選擇流出。
北向資金偏好什么股票?
過去的多年中,北向資金在A股市場中獲得了顯著的超額收益,那么北向資金最為偏好的是什么行業(yè)的股票呢?
在從2017年1月到2019年8月這差不多3年時間里,北向資金在各個行業(yè)都取得了超越行業(yè)指數累積漲幅的持股收益率,而在餐飲旅游與食品飲料兩個行業(yè)中個,北向資金取得了最高的累積收益率,接近200%。
我們還可以發(fā)現另外一個規(guī)律:在北向資金占比越高的行業(yè)中,北向資金所取得的超額收益率更高,北向資金的動向更值得關注。
對于具體的擇股來說,北向資金更喜歡“核心資產”,核心資產股票有3大特點:
①所在行業(yè)發(fā)展成熟,并且在產業(yè)鏈上具有高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