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而言,這種現象不免在短期內引起擔憂。是外部環境變化改變了外資的入場趨勢?還是北向資金也會波段操作,獲利離場?
提起北向資金,A股投資者給其的標簽多是“長線資金”、“價值投資”、“持股不動”。但機構分析認為,北向資金內部也可分為配置型和交易型兩類。交易型資金可能是宏觀對沖,也可能是偏量化的基金投資,這一部分交易構成了北向資金短期內的進出波動。
中信證券表示,北向資金較高的換手率主要源自托管于外資券商的客戶,背后可能包含了一部分對沖基金的高頻交易,約占北向資金的26.3%;而符合“長期持有”和“價值投資”行為特征的海外資金約占整體67.9%,跟蹤此類資金更能反映外資的長線邏輯,更具參考價值。
總體來看,托管于不同類型機構的北向資金在配置行為上存在明顯差異:托管于券商的北向資金比托管于銀行的交易明顯更加頻繁;而托管于內資和港資券商的資金則明顯比外資的同類機構更加活躍。
此外,具有明顯主題投機性交易特征的北向資金多托管于內資券商,其交易頻繁度約是托管于外資銀行和券商的北向資金的17.3倍。
但需要理清的是,更能反映外資長線邏輯的北向資金占比在總量的七成左右,是絕大多數,也與A股投資者對外資的一貫認知較為符合。這類資金目前還很少出現大幅撤離的跡象。區分不同托管機構背后代表的不同類型投資者,有助于解析不同時期北向資金對不同板塊的買入邏輯。
北向資金,作為A股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對A股的影響深遠而多元。
首先,它們的涌入為市場注入了活力,提高了市場的國際化水平,推動了A股市場的發展。它們的投資流向在全球化投資的背景下,如同磁石一般吸引著更多的國際投資者,進一步增強了A股市場的全球影響力。
其次,北向資金對A股市場的影響體現在它們對優質公司、龍頭公司、潛力成長公司的投資布局上。這些公司常常被視為外資眼中的璀璨明珠,如釀酒、家電、食品飲料等板塊。外資對這些行業的加倉之快,如同餓狼撲食,表明他們對這些行業和公司的長期看好。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不斷深化,外資機構爭相布局中國市場,例如橋水、瑞銀等外資機構都在積極搶占中國市場。這些外資機構的參與,無疑會增加A股市場的復雜性,這也是投資者必須密切關注和考慮的因素。
總的來說,北向資金對A股市場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增加市場流動性、推動市場國際化、影響市場布局等方面。北向資金過去十年的戰績不錯,陰差陽錯的成為資本市場的聰明資金,這也是國內資本市場的不作為導致的原因,雖然外資的參與對A股市場有一定影響,但其影響不應該占主導地位。因此,投資者在制定投資策略時,除了考慮北向資金的動向,還必須充分權衡外資的諸多影響要素,近期對北向資金的隱身,也標志著我們也要培育出屬于自己的聰明資金出來主導市場走向,希望國內資本爭口氣,沒有成績是不行的,不能讓人信服,起碼要有北向資金過往一半的戰績和勝率出來。
股民的炒股日記三月天